- 使用场景
- 扼塞多用于形容阻碍、压抑、限制等情况。常用于描述感情、语言、信息等受到限制或阻碍的情况。
- 例句
- 1. 他的话让我感到扼塞,无法发表自己的意见。2. 这个政策扼塞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 基本含义
- 指阻塞、堵塞,使通畅无法进行。
- 基本解释
要塞。《明史·孙承宗传》:“﹝ 孙承宗 ﹞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扼塞,用是晓畅边事。” 清 刘大櫆 《颍川府通判吕君墓表》:“其山川都邑,形胜扼塞,与户口之繁简,风俗之淳漓,能一一指陈,使闻之者皆如目见。”
阻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胸中冤气扼塞,距踊声屈,觉九幽十八狱,无此黑黯也。” 清 包世臣 《致祁枢密书》:“是军官中亦未尝无人也,患在封圻节鉞,不知既不求,知者復不用,甚且扼塞其志意,沮遏其忠愤,以馁吾士气而张贼威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扼塞相关的成语,如扼喉、扼守、扼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愤怒扼塞了他的声音。初中生:这个问题扼塞了我们的讨论。高中生:心理压力扼塞了他的创造力。大学生:贫困扼塞了他们追求梦想的机会。
- 故事起源
- 扼塞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十一年》:“故曰:‘扼塞乎内,莫之知也。’”意为内部的事情被封锁,外界无法得知。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扼塞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手掌紧紧扼住一个塞子,无法取出或放进,表示事物受到了阻碍和限制。
- 词语结构
- 扼塞属于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 详细解释
- 扼塞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扼”意为阻止、压制,第二个字“塞”意为封闭、阻塞。合在一起,表示堵塞、阻碍事物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