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宽大免罪。《史记·五宗世家》:“ 景帝 少子,骄怠多淫,数犯禁,上常宽释之。”《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 鄩 曰:‘降将未受 梁王 宽释之命,安敢乘马衣裘乎!’乃素服乘驴至 大梁 。”《东周列国志》第四二回:“ 叔武 得 晋侯 宽释之信,急发车骑如 陈 ,往迎 卫侯 。”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夏完淳》:“经略 洪承畴 欲宽释之,谬曰:‘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
- 基本含义
- 宽容地解释或释放。
- 详细解释
- 宽释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错误或过失采取宽容的态度,不予追究或惩罚。宽释强调包容心态,不计较小节,给予别人第二次机会。
- 使用场景
- 宽释这个词语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错误或过失采取宽容态度的情况。它可以用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于法律、政治或社会事件中。
- 故事起源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一个关于宽释的故事。当时的秦始皇曾经发出了一道谕令,要求将政治犯罪的罪犯全部处死。然而,他的大臣李斯认为这样做会引起社会动荡,建议对一些罪行较轻的罪犯宽释。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宽释了一部分罪犯,从而避免了社会动荡的发生。
- 词语结构
- 宽释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形容词“宽”和动词“释”组成。
- 例句
- 1. 老师对他的迟到宽释了,给了他一个机会。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过错宽释,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宽容”相联系来记忆宽释。宽容是指对他人的错误或过失采取宽容的态度,而宽释则是宽容地解释或释放。因此,可以将“宽容”和“宽释”这两个词语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宽容相关的成语,如“宽宏大量”、“宽心丸”等,可以帮助拓展对宽容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宽释了我上课迟到的原因。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作弊,但老师还是宽释了他。3. 高中生:在班级冲突中,老师宽释了我们的错误,希望我们能和睦相处。以上是关于“宽释”词语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