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砍削烤揉。亦用以称耒耜。语出《易·繫辞下》:“斲木为耜,揉木为耒。”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耒耜》:“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 宋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耒耜》:“山林尽百巧,揉斲无良材。”
- 基本含义
- 形容揉捏、塑造。
- 详细解释
- 揉斲是一个由动词“揉”和动词“斲”组成的成语。揉指用手或物件来回搓动,斲指雕刻、塑造。揉斲的意思是通过反复揉捏、塑造,使事物变得完美或精美。
- 使用场景
- 揉斲一般用来形容对物体进行雕琢、塑造,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人的培养和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揉斲也可以用来比喻对自己的修炼和提升。
- 故事起源
- 揉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了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的故事。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的学生曾子听后感到困惑,于是孔子给了他一个比喻:“金石可镂,而不可揉斲。”意思是说,金石可以雕刻,但不能通过揉捏来改变形状。孔子的意思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塑造才能达到的。
- 词语结构
- 动词+动词
- 例句
- 1. 他经过多年的揉斲,终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画家。2. 这个雕塑经过了大师的揉斲,栩栩如生。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揉斲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记忆,揉指用手揉捏,斲指雕刻、塑造。可以通过想象用手揉捏一个物体来雕刻、塑造它,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揉斲相关的成语,如“雕虫小技”、“蛟龙得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经过对我们的揉斲,我们的习作变得越来越好了。2. 初中生: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揉斲,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3. 高中生:大学的学习需要经过很多的揉斲,才能变得更加优秀。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揉斲,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