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束绅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无法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被限制或束缚住。可以用于形容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局限。
-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一直被束绑着,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2. 这个项目的成功需要我们摆脱束绅思维,敢于创新。
- 基本含义
- 束缚自己的能力、才干等,不发挥出来。
- 基本解释
犹束带,整饰衣服。绅,束在衣外的大带。《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夙御严清制,朝驾守禁城。束绅入西寝,伏軫出东坰。” 李善 注引《论语》:“子曰:‘ 赤 也,束带立於朝。’” 唐 徐安贞 《奉和圣制喜雨赋》:“微臣束绅国史,秉笔阶戺,仰宸仪之法度,闻天韵之宫徵。”参见“ 束带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束绅”相关的成语,例如“束手无策”、“束手待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参加舞蹈比赛,因为穿上舞蹈服束绅了我的动作。2. 初中生:老师总是给我布置很多作业,感觉束绅了我的课外活动时间。3. 高中生:学校的规定太多,束绅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4. 大学生:毕业后,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工作,不再被束绅在某个岗位上。
- 故事起源
- 束绅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文苑英华》中,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的一则传说。相传唐朝时,有一位名叫程颢的士人,他才华出众,但因为他的家世贫寒,无法得到官方的重用。一次,程颢参加了科举考试,但因为他没有系好绅带而被判定不合格。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束绅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束绅”与被束缚、限制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可以想象一个人被绳子束缚住了颈部,无法自由地活动,从而引起对“束绅”这个成语的记忆。
- 词语结构
- 主体词为“束绅”。
- 详细解释
- 束绅源自古代中国的士人文化,绅士们在正式场合会系上礼帽上的绅带,象征着他们作为士人的身份和责任。而束绅成语则表示绅士们在某些场合下,因为礼仪、社会规范等原因而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