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因自己的错误行为或过失而导致不良后果,或者形容因他人的错误行为而遭受不幸。可以用来自责、警示他人或者表达同情。
- 例句
- 1. 他因为粗心大意,导致了整个项目的失败,真是诒罹了。2. 小明的不小心,让他的朋友遭受了诒罹。
- 基本含义
- 指因过失、失误而遭受罪责。
- 基本解释
亦作“ 詒离 ”。谓带来忧愁。语本《诗·小雅·斯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詒罹。” 毛 传:“罹,忧也。” 郑玄 笺:“无遗父母之忧。” 唐 权德舆 《唐故润州昭代寺比丘尼元应墓志铭》:“上无詒离,下振母仪。”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错误、过失相关的成语,如“自食其果”、“自作自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因为我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评了我,我真是诒罹了。2. 初中生:我因为没听清楚题目,答错了很多题,真是诒罹啊。3. 高中生:因为我的疏忽,让整个团队失败了,我真是诒罹之人。4. 大学生:因为我马虎大意,忘记交论文,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我真是诒罹了。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昭公姬诒罹的故事。昭公是鲁国的国君,他有一个儿子叫昭公姬诒罹,因为他的过失导致了鲁国的一次战败。这个故事成为了“诒罹”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诒罹”拆解成“诒”和“罹”两个字,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比如,将“诒”拆解成“犯罪”,将“罹”拆解成“遭受”,这样就能够理解为因过失而遭受罪责。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诒,古代指犯罪,犯错;罹,遭受。诒罹表示因自己的过失、失误而遭受罪责或遭遇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