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请人判断是非而求得公正解决。语本《诗·大雅·绵》:“ 虞 芮 质厥成, 文王 蹶厥生。” 毛 传:“质,成也。成,平也。蹶,动也。 虞 芮 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 西伯 ,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 周 。”《金史·萧玉传》:“朕思 海陵 肆虐,先杀 宗本 诸人,然后用汝质成其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女谓 何 曰:‘妾在 朱 家,原非彩礼媒定者,胡畏之?’ 何 喜,将与质成。” 章炳麟 《排满平议》:“ 苗 族之来,先於 汉 族,非有符验可寻也。 汉 族之来,先於 苗 族,则犹有可质成者。”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的性质或本质逐渐显露出来。
- 详细解释
- 质成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质指事物的性质或本质,成指逐渐显露出来。质成表示事物的性质或本质逐渐显露出来的过程。
- 使用场景
- 质成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事物的真实面貌或本质逐渐被人们认识到的过程。可以用于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事物的本质特征等。
- 故事起源
- 关于质成的具体故事起源暂无明确记载。
- 词语结构
- 质成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形容词“质”和动词“成”组成。
- 例句
- 1. 他的真面目终于质成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骗子。2. 这个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终于质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颗种子逐渐长成一棵大树的过程,种子代表事物的性质或本质,而长成大树则代表质成,即性质或本质逐渐显露出来。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质朴”、“质疑”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鸟刚出生的时候看起来和大人不一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特点质成了,我们知道它是一只鸟。2. 小学生:我以前以为那个同学很害羞,但是在一次班级活动中,他积极参与并展示了自己的才艺,他的自信质成了。3. 初中生:这个人平时看起来很温和,但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他的勇敢质成了。4. 高中生:一个人的品质不能靠表面看出来,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他的真实本质才会质成。5. 大学生:研究一个领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质成专业人士。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