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祸本常用于修辞或警示之中,用来指出问题的本质所在,警示人们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文章、演讲、辩论等。
- 例句
- 1. 他们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祸本所在。2.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到祸本,从根源入手。
- 基本含义
- 祸患的根源或源头。
- 基本解释
祸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借题攻击》:“ 焦 既出闈,即以所撰图説具疏呈御览,其时祸本已成矣。”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人物》:“公笑曰:‘恨未杀此奴,为国家除祸本耳!’”《明史·石天柱传》:“何以消祸本,计久长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祸本相关的成语,如“祸从口出”、“祸福无门”等,可以帮助扩展对于问题根源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说,要从祸本入手,才能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个同学老是惹事,他是班级纪律问题的祸本。3. 高中生:要解决社会问题,必须找到祸本,从根源上改变。以上是关于成语“祸本”的全面学习指南。通过学习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故事起源
- 祸本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君子不以祸本为利。”此处指的是当时的齐国国君襄公,他认为君子不应以获利为目的,而应该从祸患的根源入手,解决问题。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祸本”拆解为“祸”和“本”两个部分进行记忆。想象一个祸患的根源是一个本子,通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阻止祸患的发生。
- 词语结构
- 祸本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祸本是指祸患的根源或源头,表示问题的根本所在。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行为、事物或情况引发的不良后果,强调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源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