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匡正保持;匡正扶持。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卿高才絶人,足为伟器,然年过四十名声著矣,於此际当自匡持,不然将失之矣。” 明 方孝孺 《正俗》:“俗之即坏,则日甚而岁滋耳,无以匡持之,岂遂止哉?” 明 李东阳 《求退录》:“臣等虽委曲匡持,期於少济,而因循隐忍,所损亦多。”
- 基本含义
- 支持、维护、扶持
- 详细解释
- 匡持是一个由“匡”和“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匡”意为“支持、维护”,“持”意为“扶持、坚持”。匡持的基本含义是指支持、维护某个事物,扶持、坚持某个理念或观点。
- 使用场景
- 匡持一般用于表示对某个事物、理念或观点的支持和维护。可以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也可以用于表达对某种价值观念或原则的坚持和维护。
- 故事起源
- 匡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三年》中,原文是“匡持其国”。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襄公是晋国的国君,他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积极支持和扶持有才能的人才,以促进国家的繁荣。
- 词语结构
- 匡持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匡”是动词,意为“支持、维护”,“持”也是动词,意为“扶持、坚持”。
- 例句
- 1. 他一直匡持着正义,不畏艰险。2. 我们要共同匡持和传承传统文化。3. 这个组织一直在匡持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观。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匡持”记忆为“支持和维护”,这样可以帮助记住匡持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匡扶、匡救等,进一步丰富对“匡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互相匡持,共同进步。2. 初中生:老师一直在匡持我们的创新精神。3. 高中生:我会一直匡持自己的理想,不放弃努力。4. 大学生:我们要匡持社会公正,为弱者发声。5. 成年人:作为家庭成员,我们应该互相匡持,共同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