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明德一词常用于教育和评价优秀的人。在教育领域,明德被用来鼓励学生注重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培养高尚的品德。在社会评价中,明德被用来形容那些有良好品德和高尚行为的人。
- 例句
- 1. 他以明德著称,深受人们尊敬。2.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明德至关重要。3.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明德,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具有明德之人应有的优秀品质。
- 基本解释
◎ 明德 míngdé
[pleasant virtue] 美德
明德茂亲。——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明德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明理”、“明智”、“道德”等,以加深对明德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学校里,我们要学会明德,做一个有礼貌、守规矩的好孩子。2. 初中生:明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只有具备了明德,才能在社会中获得尊重。3. 高中生:明德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学习成绩,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 故事起源
- 明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僖公对于他的大夫吕望的评价:“望,明德也。”这句话赞美了吕望的品德高尚和行为端正,成为了明德一词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明德这个成语。将“明”字联想为明亮、清晰的意象,而“德”字联想为高尚的品德,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明德,表示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 词语结构
- 明德是一个固定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稳定。
- 详细解释
(1).光明之德;美德。《逸周书·本典》:“今朕不知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非不念而知,故问伯父。”《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 虞帝 始。” 宋 曾巩 《谢雨文》:“吏无明德,但知告其困急於神。神既赐之,其尚终惠。” 清 孙枝蔚 《春木》诗之四:“愿崇明德,以娱高年。”
(2).指才德兼备的人。《诗·大雅·皇矣》:“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朱熹 集传:“明德,谓明德之君,即 太王 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餘生幸已多,矧迺值明德。”
(3).彰明德行。《管子·君臣下》:“此先王所以明德圉姦,昭公灭私也。”《荀子·成相》:“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唐 李德裕 《授张仲武招抚使制》:“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