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俘虏而羁留。《汉书·金日磾传赞》:“ 金日磾 夷狄亡国,羈虏 汉 庭。”
- 基本含义
- 指被束缚、限制,无法自由行动或自主决策的状态。
- 详细解释
- 羁虏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意为用绳子拴住牲口,使其无法自由行动。后来引申为人被束缚、限制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人在某种权力或环境的控制下,失去了自由,无法自主决策和行动。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种权力、环境或情感的束缚下,无法自由发展和行动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社会或国家在某种限制下的困境。
- 故事起源
- 羁虏一词最早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比喻人被束缚的状态。故事中,有个人养了一只鸟,用绳子拴住它的腿,不让它自由飞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也有时会像这只鸟一样,被各种束缚所限制。
- 词语结构
- 羁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羁”意为用绳子拴住,第二个字“虏”意为被控制、束缚。
- 例句
- 1. 他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已经羁虏了十年,渴望有一天能够自由发展。2. 这个国家由于外部压力而一直处于羁虏的状态,无法自由发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被绳子拴住的人,无法自由行动,就像是成为了羁虏一样。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羁虏相关的成语,如“自由自在”、“束缚”等,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家里被父母严格管教,感觉自己像个羁虏。2. 初中生:学生们在学校里要遵守各种规定,有时感觉自己像是被羁虏的。3. 高中生:高考的压力让很多学生感到羁虏,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4. 大学生: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下,有时感到自己像是被羁虏的,无法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