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备文分条陈述。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公将行,曰:‘吾天子吏,使海外国,不足於资,宜上请,安有卖官以受钱邪?’即具疏所以。上以为贤,命有司与其费。”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才浅薄,见识狭窄。
- 详细解释
- 具疏是由“具”和“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具指器具或工具,疏指疏漏或不密。合在一起,表示人的才智和见识都很浅薄,思维狭窄,缺乏广泛的知识和深刻的理解能力。
- 使用场景
- 具疏常用于形容那些知识面狭窄,见识不广的人。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学识浅薄,或者形容某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
- 故事起源
- 具疏的故事起源于《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并且对其他艺术形式不感兴趣。有一次,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只懂得书法,而对其他艺术一无所知,王羲之回答说:“我只会书法,其他的我一窍不通。”朋友听后感叹道:“你真是具疏啊!”从此,具疏成为了形容知识浅薄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形容词
- 例句
- 1. 他虽然是个博士,但是在艺术方面却是具疏。2. 这个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专业课,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真是具疏。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具疏的发音与“举书”相类比,举书表示知识渊博,而具疏则相反,表示知识浅薄。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词典或参考书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知识很具疏,只会背书。2. 初中生:他在科学方面很具疏,对物理和化学一窍不通。3. 高中生:他的历史知识很具疏,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非常肤浅。4. 大学生:虽然他是个文科专业的学生,但是对理工科的知识很具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