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本即纯真,无借虚饰。 晋 陶潜 《命子》诗:“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2).犹不须。 北周 庾信 《园花》诗:“自红无假染,真白不须妆。”《北齐书·杨愔传》:“我不恨卿,无假惊怖。”
- 基本含义
- 没有虚假、没有欺骗。
- 详细解释
- 指言行举止没有一点儿虚伪和欺骗,真实可信。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真实可信,没有任何虚伪和欺骗。
- 故事起源
- 《汉书·韩安国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安国为人正直,他的官员们都很敬重他。有一天,他听说有人诬陷他,他的儿子便建议他用“无假”的方法来自辩。韩安国说:“我平时一直言行正直,没有任何虚假,为什么还需要自辩呢?”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便用“无假”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正直,没有虚伪和欺骗。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无假,深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2. 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是无假之人,从不说谎。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无假”与“真实可信”联系起来来记忆,因为“无假”表示没有虚伪和欺骗,就是真实可信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诚实、真实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无假”的理解,如“真心实意”、“诚实守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无假之人,不要说谎。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一直以来都是无假之人,大家都很信任他。3. 高中生:在社会上要做一个无假之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