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止鉴”。以止水为鉴。谓使心境平静纯洁。《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战胜臞者肥,止监流归停。” 李善 注引《文子》:“莫监於流潦,而监於止水,以其保心而不外荡也。” 明 陈子龙 《下信安江至龙丘》诗:“止鉴情已悟,疲津理未超。”参见“ 止水 ”。
- 基本含义
- 停止监禁、解除囚禁
- 详细解释
- 止监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止”和“监”两个字组成。止指停止、中断,监指监禁、囚禁。合起来,止监表示解除囚禁,使被监禁的人获得自由。
- 使用场景
- 止监常用于形容被囚禁的人获得释放,也可用于比喻摆脱束缚、解脱困境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后汉书·孔融传》中有一则故事。公元238年,孔融因举荐才俊而遭到曹操的嫉妒,被囚禁在曹营。曹操害怕孔融的才华威胁到自己,于是派人给孔融送去一首诗,诗中含有威胁之意。然而,孔融机智地回复了一首诗,使曹操感到羞愧,最终释放了他。这个故事中的“止监”成语,后来被引申为解除囚禁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终于等到了止监的那一天,他兴高采烈地走出了监狱大门。2. 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个国家的政治囚犯逐渐实现了止监。
- 记忆技巧
- 将“止监”拆解成“止”和“监”,并联想到被囚禁的人获得自由的情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囚禁、解放相关的成语,如“脱缰之马”、“自由自在”等,可以拓展对“止监”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的小猫因为捣蛋被关在了笼子里,但是小明及时找到了它,止监后它又自由了。2. 初中生: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被错误判决的人如何通过努力争取止监,最终证明自己的清白。3. 高中生: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次止监与再次被囚禁的循环,但他们从未放弃。4. 大学生及成年人: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我们应该致力于保护每个人的权利,让每个人都能止监、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