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院本一词常用于描述学校、机构内部的规定、制度、教材等。可以用于讨论学校教育、机构管理等相关话题。
- 例句
- 1. 这所学校的院本非常严格,学生必须遵守各项规定。2. 机构的院本规定了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 基本含义
- 指学校或机构内部的规章制度、教材等。
- 基本解释
◎ 院本 yuànběn
[opera played in singsong houses] 元朝时行院进行戏曲表演时的脚本,明、清时称各种戏剧
乐人撮弄杂耍数回,就是笑乐院本。——《金瓶梅》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书籍,了解不同学校、机构的院本规定和教材,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院本一词的含义和使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的院本规定不能在教室吃零食。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按照院本的要求完成作业。3. 高中生:院本规定我们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4. 大学生:在大学里,院本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 故事起源
- 院本一词最早出现在《宋史·逸史》中,其故事起源于宋代。据传,宋代有一位名叫欧阳修的文学家,他在担任官职期间,撰写了一本有关学校规章制度的文件,这就是最早的院本。后来,院本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成为描述学校、机构内部规章制度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院本一词。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学生,正在学习院本上的规章制度和教材,以此来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院本的结构是“名词 + 名词”结构。
- 详细解释
(1). 金 元 时,行院(妓院)演唱用的戏曲脚本。体制与 宋 杂剧相同,是北方的 宋 杂剧向 元 杂剧过渡的形式。演时仅用五人,又称“五花爨弄”。作品都已失传,仅《辍耕录》载有院本名目七百馀种。 明 清 泛指杂剧、传奇。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院本名目》:“ 唐 有传奇, 宋 有戏曲、唱諢、词説。 金 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阮圆海戏》:“然其所打院本,又皆主人自制,笔笔勾勒,苦心尽出。”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戏节戏》:“ 乾隆 初, 纯皇帝 以海内昇平,命 张文敏 製诸院本进呈,以备乐部演习,凡各节令皆奏演。”
(2). 宋 画院画家所作的画,称院本。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 北宋 院本画用笔工緻,傅色明釅,规模神气,逼似 唐 人。今所传 周昉 人物、 赵昌 花鸟,其佳者大率皆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