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动)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
[构成]
动宾式:得|罪
[例句]
得罪领导。(作谓语)
[同义]
触犯、冒犯
- 近义词
冒犯、冲撞、触犯、获咎、获罪、开罪
- 英文翻译
1.offend; displease
- 详细解释
◎ 得罪 dézui
[offend] 使人不快或怀恨;冒犯;获罪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适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明史·海瑞传》
又得罪舅姑。——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亦作“ 得辠 ”。1.获罪。《书·康诰》:“凡民自得罪:寇攘姦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前代之所贵,而吾之所行也。以此得辠,甘心瞑目。”一本作“ 得罪 ”。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得罪 永泰 末,放之 五溪 滨。”《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不隔数年, 丁丞相 得罪,贬做 崖州 司户。”
(2).冒犯,触怒。《孟子·离娄上》:“为政不难,不得罪於巨室。”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其财不足,而不能自称於流俗,则其婚丧之际,往往得罪於族人亲姻,而人以为耻矣。”《红楼梦》第三二回:“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了?” 赵树理 《三里湾》四:“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你,你偏要来找我的事?”
(3).客气话。犹言对不起。《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郭排军 吃她相问得无言可答,只道得一声‘得罪!’。”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性爽直,落拓不羈, 芸 若腐儒,迂拘多礼,偶为披衣整袖,必连声道‘得罪’!”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四幕:“得罪得很,得罪得很,天地间没想出竟有这样相象的人!”
- 基本含义
- 冒犯、得罪别人或触怒他人。
- 使用场景
- 得罪一词通常用于形容不小心或故意得罪他人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在言语、行为或态度上给他人带来不愉快的事情。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工作场合、社交场合、家庭关系等。
- 故事起源
-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晏子的人在齐国当官。他经常因为无礼的行为而得罪了一些重要人物,导致最终被放逐。这个故事成为了“得罪”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得罪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得”表示获得或得到,第二个字“罪”表示犯罪或过错。
- 例句
- 1. 我不小心得罪了他,现在他对我非常生气。2. 别人的感受也要考虑,不要轻易得罪他人。3. 小明因为开玩笑得罪了同学,现在感到非常内疚。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得罪”记忆为“得到罪恶”的意思,表示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得到了他人的不满或愤怒。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得罪”相关的成语,如“得陇望蜀”、“得意忘形”等,可以扩展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小心得罪了同学,现在他不和我玩了。2. 初中生:我无意中得罪了老师,现在他对我不太友好。3. 高中生:他对我说的话很不礼貌,我觉得他得罪了我。4. 大学生:我在社交活动上得罪了一些人,现在他们对我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