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国雠的词语解释
国雠的意思
拼音:guó chóu    注音:ㄍㄨㄛˊ ㄔㄡˊ
使用场景
国雠常常用来形容国家遭受外敌入侵、领土被侵犯、国家利益受损等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团体受到的耻辱或侮辱。
例句
1. 这次战败是我们国家的国雠,我们一定要奋起反击!2. 面对外敌入侵,我们不能容忍国家再次遭受国雠。
基本含义
指国家的耻辱或国家受到的侮辱。
基本解释

亦作“ 国仇 ”。国家的仇敌或仇恨。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国讎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赫矣 高祖 ,爰清国讎。” 宋 陆游 《长歌行》:“国讎未报壮士老,匣中寳剑夜有声。” 明 姜埰 《咏史》诗:“ 赵孟 为国仇,仗剑宫门外。”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隐痛方童丱,严亲赴国仇。”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可以学习一些与国雠相关的历史事件,了解国家遭受侵犯的背景和原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国旗被人扔到地上了,这是对国家的国雠!2. 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了很多国家遭受侵犯的故事,国雠成为了我们班的讨论话题。3. 高中生: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这是国雠,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故事起源
国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些国家遭受外敌入侵,导致国家面临耻辱和困境。国雠成语正是由这些历史事件衍生而来的。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国雠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国家受到侮辱时,国家的形象像一只受伤的鸟,这样就能记住成语的意思了。
词语结构
国雠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国”为名词,指国家;“雠”为名词,指耻辱或侮辱。
详细解释
国雠是由“国”和“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国”指国家,“雠”指耻辱或侮辱。国雠表示国家受到的耻辱或侮辱,是指国家面临的屈辱和困境。
(0)
诗文中出现“国雠”的诗词

剑客行

我友剑侠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中夜入燕特起舞。

一身独报万国雠,归告昌陵泪如雨。

(0)

杂诗七首·其六

飞观百馀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0)

出塞曲

壮士怀慷慨,高义贯长虹。

甘心报国雠,挟矢忘厥躬。

远望边尘起,万里扬悲风。

拔剑出门去,驱驰远从戎。

昔为千人英,今为万夫雄。

单于来接战,杀气冲苍穹。

黄尘不可见,白日忽以蒙。

一战雁塞清,再战龙庭空。

归来报天子,献捷甘泉宫。

(0)

杂曲歌辞.凉州词

昨夜蕃兵报国雠,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0)

五月七日夜梦中作二首·其二

霜露薄貂裘,连年塞上留。

芦笳青冢月,铁马玉关秋。

振臂忘身惫,凭天报国雠

诸公方衮衮,好运幄中筹。

(0)

咏史二首·其一

汉代非良计,西戎世世尘。

无何求善马,不算苦生民。

国雠虚结,中华愤莫伸。

却教为后耻,昭帝远和亲。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