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元妙的词语解释
元妙的意思
拼音:yuán miào    注音:ㄧㄨㄢˊ ㄇㄧㄠˋ
基本解释

(1).玄妙,奥妙。 明 高攀龙 《讲义·仁者其言也訒章》:“凡《论语》言仁,都是朴实头如此。可见为仁,只在言行上,别无元妙。”
(2).道教语。谓深奥微妙之道。《镜花缘》第九三回:“我看贤妹仙风道骨,大约上了 小蓬莱 ,已得了元妙。”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本质或内涵非常精妙、高深,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详细解释
元妙一词来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其中“元”指的是事物的根本、本质,“妙”则表示事物的精妙、高深。元妙一词形容的是事物的内在价值和意义非常高深,超越了一般人的理解能力。
使用场景
元妙一词常用于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哲学思想、科学理论等领域中的精妙之处。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才华和智慧超群。
故事起源
元妙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在自序中提到:“夫文章者,众妙之门也。所以纪事者,众要之纲也。是以君子学问,深思熟虑,以得元妙。”太史公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学问的理解和追求,强调了学问要深入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词语结构
元妙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元”和“妙”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这篇文章真是元妙,读起来让人陶醉其中。2. 这位科学家的理论非常元妙,引领了整个学术界的发展方向。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元”理解为事物的本质,将“妙”理解为事物的精妙,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元妙相关的成语,如“元气”、“妙手回春”等,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魔术表演真是元妙,我完全搞不懂他是怎么变出那只兔子的。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真是元妙,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3. 高中生:这位数学家的证明过程非常元妙,他通过精确的推理和逻辑,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难题。4. 大学生:这个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非常元妙,它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存在意义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质疑。
(0)
诗文中出现“元妙”的诗词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0)

临江仙·其五

瑞气薰城春色早,光生帘幕飞浮。

五陵应是产风流。冰清兼玉润,轩冕一时游。

已得长生元妙术,庄椿不数春秋。

徐卿一醉百无忧。但知从此去,衮衮出公侯。

(0)

沁园春

元禀仙胎,隐七岁玄光混太阳。

感东华真迹,飘空垂顾,悟人间世梦,复遇重阳。

密叩玄关,潜施高论,皓月清风炼一阳。

神丹结,继璇玑斡运,羽化清阳。欣欣舞拜纯阳。

又虚妙天师同正阳。命海蟾引进旌阳。

元妙古任安,尹喜关令丹阳。

大道横施,驱云天下,绝荡冤魔显玉阳。

诸仙会,讲无生天理,空外真阳。

(0)

咏竹林七贤分得王戎

阿戎清赏比浑优,鉴识人伦本隽流。

树在道边知苦李,利收水碓执牙筹。

论谈元妙留侯契,舒卷随时伯玉俦。

太息黄垆稽阮去,山河邈矣竹林游。

(0)

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文昌仙伯天人姿,爱山寻胜如书痴。

忽摩台符历参井,麾幢溯峡春迟迟。

山林川后总效职,万壑千岩俱献奇。

就中巫山绝雄胜,插天紫翠相参差。

神妃来下佩声远,驻此名地相安之。

峰旋地转自前后,屹立万马如追随。

两山有川幻天巧,禹功到此神应疲。

仰天照眼如匹练,舟行电掣翻云旗。

迅帆竞惜峰峦过,艅艎望眼裳褰帷。

悬崖下有欲落石,古木上有参天枝。

龙登鹤聚仙既集,云升雨暗天如低。

从来三峡号至险,高牙稳泛如游嬉。

扬旌一览天下胜,词源倒峡知优为。

尝闻奇观天亦惜,遇贤辄与因其时。

少陵遇此虽穷寂,妙语惊人多在兹。

彫镌万象发天閟,衙官屈宋声争驰。

公今曳履星辰上,调元妙手行将施。

天教来作东道主,欢声和气生江湄。

公来顿觉雪山重,青城增气联峨眉。

首驱巫阳入新句,一洗前作堪解颐。

英词从此遍蜀道,迥出尘表无纤缁。

尝忧此地难久驻,转首绝境成嗟嘻。

直欲使拂素练图翠嶷,写松峦起云之状,模翠屏栖凤之嵋。

终朝诵公有声画,却来看此无声诗。

(0)

蓦山溪.曾萧真人

真人已悟,四海名先到。

只为有声闻,却隔了、玄元妙道。

可怜仙骨,落入鬼形骸,一般衰,一般老。

空恁一般了。岂知玄妙。刚被身心傲。

度日若聋盲,诮不识、丹砂炉灶。

好将二物,鼎内结成丹,服饵了。

得长生,携手归蓬岛。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