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有画饰的鞭子。 清 魏源 《<圣武记>叙》:“无一政能申军法,则佚民玩……佚民玩则画箠不能令一羊,敖民狂则蛰雷不能破一墙,四民皆荒。”
- 基本含义
- 用画笔绘制箠。
- 详细解释
- 画箠是指用画笔绘制箠子,箠是古代一种打击工具,用于打击犯人或驱赶牲畜。这个成语比喻用文学艺术手段揭露和批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或人物。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文学作品、评论文章或演讲中,以批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或人物。
- 故事起源
- 画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相传,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了一篇名为《画箠文》的文章。文章中,韩愈用文笔描绘了一幅用画笔绘制的箠子,以此来批评当时的社会现象。这篇文章成为了批判社会不良现象的经典之作,也使得“画箠”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用诗歌的艺术手段画箠,将社会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2. 这篇评论文章真是一支画箠,直指问题的核心。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画家用画笔绘制箠子的形象,同时想象箠子上描绘着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1. 深入了解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了解他对社会问题的批评和观点。2. 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画龙点睛”、“画蛇添足”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用画笔画箠,批评坏人。初中生:这篇文章真是一支画箠,揭露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高中生:我们要用文学艺术手段画箠,批判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大学生:这位作家通过他的小说作品画箠,揭示了社会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