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指极刑。《战国策·秦策三》:“臣( 白起 )寧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无以兼人,虽峻刑重诛而民不从,是所谓驱国而弃之者也,患孰甚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非不忌重诛也,非不悦美赏也,体不可力,无自奈何。”亦指受极刑的人。《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予将简西行之鋭,转旝东征,且拟释彼重诛,命为前导。”
(2).谓当诛而不诛。《管子·法法》:“懦弱之君者重诛,重诛之过,行邪者不革。” 尹知章 注:“重诛,难为诛罚。”
(3).谓处以极刑。《汉书·沟洫志》:“民人离散,盗贼将生,虽重诛 延世 ,无益於事。”
- 基本含义
- 彻底惩治、严厉制裁
- 详细解释
- 重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重”表示彻底、严厉,而“诛”表示惩治、制裁。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罪恶行为进行彻底惩治或严厉制裁。
- 使用场景
- 重诛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对犯罪分子、恶势力或不法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和严厉制裁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法律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惩罚,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恶势力的全面清剿。
- 故事起源
- 重诛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是关于秦始皇和荆轲的。荆轲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勇士,他被派去刺杀秦始皇,但最终被发现并杀害。秦始皇为了表彰荆轲的忠诚和勇气,下令对荆轲的家人进行重诛,以示严厉惩罚。
- 词语结构
- 重诛是一个形容词和动词的组合,其中“重”作为形容词修饰“诛”这个动词,表示对罪恶行为的彻底、严厉处理。
- 例句
- 1. 对于那些犯罪分子,我们必须重诛,绝不能手软。2. 面对恶势力,我们要坚决重诛,维护社会的安宁和正义。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重诛”的方法可以是联想法。可以将“重”这个字与“严厉”、“彻底”等含义相关的形象联系起来,而将“诛”这个字与“惩治”、“制裁”等含义相关的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形象的联想,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秦始皇和荆轲的故事,了解更多关于重诛这个成语起源的背景和相关的故事情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知道偷窃是不对的,他呼吁大家一起重诛小偷。2. 初中生: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重诛欺凌者。3. 高中生:在打击犯罪行为上,我们应该加大力度,重诛罪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4. 大学生:对于腐败行为,我们不能姑息养奸,必须重诛腐败分子,净化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