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鉴识的词语解释
鉴识的意思
拼音:jiàn shí    注音:ㄐㄧㄢˋ ㄕㄧˊ
使用场景
鉴识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具备判断力、辨别力强,能够准确识别事物真伪、真相的能力。例如在购买商品、鉴别文物、辨别真假信息等方面,鉴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例句
1. 他的鉴识能力非常高,能够准确判断出文物的真伪。2. 这个专家具备了很强的鉴识能力,能够辨别出真假信息。
基本含义
指辨别真伪、真实性或真相的能力。
基本解释

亦作“鉴识”。审察辨识的能力。多指识别人才。《三国志·魏志·和洽传》:“ 洽 同郡 许混 者, 许劭 子也。清醇有鉴识。” 南朝 梁 沉约 《沉文季加侍中诏》:“业宇流正,鑑识超凡。”《旧唐书·陆贽传》:“得贤有鑑识之名,失实当暗谬之责。” 明 高启 《代送饶参政还省序》:“对宾客则藉其辞令之善,用人物则取其鉴识之精。”

延伸学习
如果对鉴识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相关的领域,如文物鉴赏、古董鉴定、真伪辨别等。此外,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鉴人肺腑”、“鉴往知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鉴识能力很强,能够辨别出谁在说谎。2. 初中生: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应该具备鉴识能力,不轻易上当受骗。3. 高中生: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提高鉴识能力,辨别真假信息。4. 大学生:学习历史可以培养鉴识能力,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5. 成年人:在职场中,我们需要具备鉴识能力,识别出真正的合作伙伴。
故事起源
鉴识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德裕的官员,他在担任监察御史的职务时,以其鉴别真伪的能力而闻名。他能够通过细致观察、深入调查,准确判断官员的品德和行为是否真实可靠。因此,人们赞美他的能力,形成了“鉴识”这个成语。
英文翻译

1.appreciation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鉴识”与辨别真伪、识别真相的能力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专家,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件文物,通过鉴识能力准确判断出它的真伪。
词语结构
鉴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鉴”和名词“识”组成。
详细解释
鉴识是由“鉴”和“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鉴”指辨别、识别之意,“识”指认识、了解之意。鉴识的含义是指通过辨别、了解,识别出事物的真实性或真相。
近义词

辨别、识别、鉴别

(0)
诗文中出现“鉴识”的诗词

喜王起侍郎放牒

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

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

共贺春司能鉴识,今年定合有公卿。

(0)

咏竹林七贤分得王戎

阿戎清赏比浑优,鉴识人伦本隽流。

树在道边知苦李,利收水碓执牙筹。

论谈元妙留侯契,舒卷随时伯玉俦。

太息黄垆稽阮去,山河邈矣竹林游。

(0)

和韵赠铁厓先生

蜡色涛笺写寄诗,玉壶冰鉴识容仪。

法言愿卒诸生业,家学深惭帝者师。

江月夜凉闻铁笛,海云秋静卷朱旗。

文章绝似相如笔,好为题诗谕远夷。

(0)

冀京父

先公藻鉴识终童,曾拔昆山玉一峰。

不见连城沽白璧,早闻烈火燎黄琮。

重围急变纷纷口,九地忠魂耿耿胸。

欲吊南云无觅处,士林能不泣相逢。

(0)

草堂杂兴十首·其十

我亦西郊有草堂,梅花纸帐竹筐床。

茅柴味薄葱椒烈,榾柮烟消芋栗香。

为着残棋知胜负,因观通鉴识兴亡。

何须抵死忧身外,万事无如醉作乡。

(0)

琴士项崇节还新安其人居京师七年尝为威顺王及鲁国长主琴

调弦理曲世滔滔,百代斜川鉴识高。

有耳唯聪广陵散,无生不奏郁轮袍。

长安米索尘凝席,千里莼香月满舠。

忍道醉眠卿且去,玉徽明日楚江皋。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