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忘言常常用来形容人说话不清楚、含糊不清,或者说话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口齿不清、思维混乱等情况。
- 例句
- 1. 他说话总是忘言,让人很难理解他的意思。2. 会议上,他忘言了好几次,让大家对他的发言产生了怀疑。3. 这篇文章忘言不少,需要重新修改。
- 基本含义
- 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 基本解释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 延伸学习
- 了解成语的故事起源和使用场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同时,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例句和相关文章,来扩展对忘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今天考试忘言了,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2. 初中生:他在演讲比赛中忘言了好几次,最后得了个低分。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结论和开头完全相反,简直忘言到家了。4. 大学生:在辩论比赛中,他的论点忘言了好几次,导致整个团队的观点不清晰。5. 成人:工作中,我们要避免忘言的情况发生,要确保自己说话清楚、有条理。
-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却不确定自己是人还是蝴蝶。这个故事比喻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无法确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产生了忘言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忘记说话”相关联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人在重要场合忘记了要说的话,或者一个人说话时语无伦次,无法表达清楚的情景,将这个场景与忘言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忘言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忘”和名词“言”组成。
- 详细解释
- 忘言是由“忘”和“言”两个字组成的,忘指忘记,失去记忆的意思;言指说话,表达意思的行为。忘言的意思是忘记了要说的话或者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