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斯文的词语解释
斯文的意思
拼音:sī wen    注音:ㄙㄧ ㄨㄣˊ
使用场景
斯文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文雅得体的举止,适用于各种场合,如社交场合、工作场合、学校等。当你想夸奖别人有修养,举止得体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例句
1. 他一直保持斯文的举止,受到了大家的尊敬。2. 她的言谈举止斯文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义词

粗鲁

基本含义
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形)文雅。
[构成]
附加式
[例句]
他说话挺斯文的。(作宾语)。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与斯文相关的成语,如斯文败类、不斯文等,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是一个斯文的孩子,他总是礼貌地向老师问好。2. 初中生:我喜欢和斯文的同学一起学习,他们的举止很得体。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保持斯文的形象,不仅在学校,也在社会中。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有斯文的素质,尊重他人,注重礼仪。5. 成年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保持斯文的举止,以展示自己的修养和教养。
故事起源
斯文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为“谓之斯文”。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中国社会非常重视修养和礼仪,斯文成为了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志。
记忆技巧
记住斯文的发音,可以将其与“思文”相连,思文指的是思考和学习文化知识。通过将斯文与思文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斯文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 斯文 sīwén
(1) [culture or intellectual]∶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refined;gentle]∶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1).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汉书·叙传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宪章六学,统壹圣真。” 唐 韩愈 《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王公神道碑铭》:“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清 黄遵宪 《石川鸿斋偕僧来谒》诗:“斯文一脉比传灯,亦赖儒僧延不坠。”
(2).特指文学。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降及 建安 , 曹公 父子篤好斯文。”
(3).儒士;文人。《后汉书·应劭传》:“夫覩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唐 杜甫 《壮游》诗:“斯文 崔 魏 徒,以我似 班 扬 。”《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既然如此,必是斯文,请来相见何碍。” 钱锺书 《猫》:“经过几番盘算,他想先动手著作,一来表示自己并非假充斯文,再者著作也可以做官。”
(4).此文;此诗。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文。” 宋 苏轼 《石鼓歌》:“何人作颂比《嵩高》,万古斯文齐《岣嶁》。”
(5).文雅。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一生村鲁,不尚斯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相公説得,老汉就説不得;今日偏要假斯文,説他一回。” 梁斌 《红旗谱》四一:“她斯文礼貌地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 江涛 面前,一杯放在 嘉庆 面前。”

近义词

优雅、温柔、温婉、文雅

(0)
诗文中出现“斯文”的诗词

赠安成诗

时文前代,徽猷系从。于迈吾子,诞俊华宗。

明发迪吉,因心体聪。微言是赏,斯文以崇。

用舍谁阶,宾名相传。秘丘发轸,千里知贤。

抚翼宰朝,翰飞戚蕃。佐道以业,淑问聿宣。

相彼景响,有比形声。始云同宗,终焉友生。

棠棣隆亲,頍弁鉴情。缅邈岁月,缱绻平生。

明政敦化,矜恤载怀。用掇良彦,循我人黎。

江既永矣,服亦南畿。解袂告离,云往风飞。

挥手未几,钻燧推斥。青春屏辔,素秋系迹。

媚彼时渔,恋此分拆。我劳行久,实获予戚。

昔在先道,垂诰亨鲜。亦曰于豹,调和韦弦。

清静有默,平正无偏。钦隆令绩,尉沃愿言。

驽不逮骏,莸不间薰。三省朽质,再沾庆云。

仰惭蓼萧,俯惕惟尘。将拭旧褐,朅来虚汾。

畴咨亮款,敬告在文。

(0)

壮游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皇。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

枕戈忆句践,渡浙想秦皇。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

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

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

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

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

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

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

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

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禹功亦命子,涿鹿亲戎行。

翠华拥英岳,螭虎啖豺狼。

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斯时伏青蒲,延争守御床。

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

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

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

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

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

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

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

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0)

睢阳学舍书怀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0)

浪吟

十载驱驰翰墨场,翩翩霞佩高颉颃。

赋窥贾马搜班扬,诗崇晋汉卑齐梁。

斯文未丧道未亡,欲寻坠绪何茫茫。

萧骚裋褐凄风霜,匣中蛟龙吼干将。

男儿有志行四方,安用把笔工文章。

掀髯长啸俛大荒,残烟落日尘沙黄。

纷纷蚁穴争侯王,邯郸一梦炊黄粱。

断鹤续凫谁短长,世间万事俱亡羊。

何如长歌归故乡,古松流水绕石床。

浊酒一壶琴一张,卧听孺子歌《沧浪》。

(0)

凤翔八观,并叙·其一石鼓歌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钳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惟鲔贯之柳。

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

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

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鹁。

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耈。

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伐犬戎随指嗾。

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

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蒙瞍。

何人作颂比崧高,万古斯文齐岣嵝。

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文字谁记某。

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

扫埽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

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随击掊。

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水取。

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

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工令鬼守。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0)

次韵鹿干岳《喜从玉壶记忆得周忠介旧寄二诗赋此》

未坠斯文此地寻,分明当日寄梅吟。

识田久纳无边景,便面相传不朽心。

事往何堪题挂剑,思来犹似对弹琴。

嶙峋绝调凌千古,一字悲歌一字金。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