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害怕面对挑战、不敢追求梦想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努力改变的人。
- 例句
- 1. 他害怕失败,所以一直畏难苟安。2. 她不愿意离开舒适的生活,选择畏难苟安。3. 如果你只愿意畏难苟安,就永远无法实现梦想。
- 基本含义
- 因为害怕困难而勉强安于现状,不敢追求更好的生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其他与拒绝畏难相关的成语,例如“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勇气精神。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去参加比赛,因为我怕输,所以我畏难苟安。2. 初中生:我害怕面对未知的挑战,所以我一直畏难苟安,没有尝试新的事物。3. 高中生:我一直梦想着出国留学,但是害怕离开家人和朋友,所以我畏难苟安地选择了在国内读大学。
- 故事起源
- 畏难苟安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告子上》中。据传,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叫做告子的人,他在楚国国君面前说:“王不畏难,国家必亡。”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国君不敢面对困难,国家就会灭亡。后来,人们就用“畏难苟安”来形容那些害怕面对困难而勉强安于现状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畏难苟安”拆解为“畏难”和“苟安”两个部分进行记忆。畏难表示害怕困难,而苟安表示勉强忍受和安于现状。可以通过形象化地想象一个人害怕面对困难而只能勉强忍受现状的情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畏难苟安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畏难”表示害怕困难,而“苟安”表示勉强忍受和安于现状。
- 词语解释
- wèi nán gǒu ān ㄨㄟˋ ㄣㄢˊ ㄍㄡˇ ㄢ
畏难苟安(畏難苟安)
害怕困难,苟且偷安。《老残游记》第八回:“只此一声,人人精神震动,不但人行脚下觉得轻了许多,即驴子亦不似从前畏难苟安的行动。”《清史稿·食货志二》:“大学士 倭仁 疏陈黑地升科,州县畏难苟安,请申明赏罚。”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图大事、成大业者不可畏难苟安。”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