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描述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时常常使用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 例句
- 1. 我们同年而语,所以彼此之间的交流非常顺畅。2. 他们是同年的同学,他们之间的默契让人羡慕。
- 基本含义
- 同年生活在一起,彼此能够理解对方的言辞和意图。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描述人际关系的成语,比如“同仇敌忾”、“情同手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明和小红是同年的同学,他们之间的交流非常顺畅。2. 高中生们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思维方式,所以他们能够同年而语。3.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太容易,因为他们不是同年的人,所以理解上可能会有些障碍。
- 故事起源
- 同年而语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中,项羽和刘邦都是同年的人,他们能够用相同的语言交流,而且对彼此的意思都能够理解。这个成语通过这个故事来形容同年的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意思和故事起源联系起来,想象项羽和刘邦作为同年的人,他们能够用相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彼此之间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同年而语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同年”表示同年的人,“而语”表示能够用相同的语言交流。
- 词语解释
- tóng nián ér yǔ ㄊㄨㄙˊ ㄋㄧㄢˊ ㄦˊ ㄧㄩˇ
同年而语(同年而語)
犹言相提并论。 汉 贾谊 《过秦论上》:“试使 山 东之国,与 陈涉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宋 苏轼 《书蒲永昇画后》:“如往时 董羽 ,近日 常州 戚 氏画水,世或传宝之。如 董 戚 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 永昇 同年而语也。” 梁启超 《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然正以权限严明故,故行政部有莫大之威权,非他种政体所可同年而语。”亦省作“ 同年语 ”。 清 周亮工 《袁周合刻稿序》:“知 圣衣 於 仍叔 ,其所期在千载以上矣,岂世俗所称师弟子者可同年语哉!”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吴梅村 ﹞比之自讳失节,反託於遗民故老者,更不可同年语矣。” 清 冯桂芬 《重儒官议》:“独有朝夕与居之人,责之以保举,其有滥焉倖焉者鲜矣,岂与夫一人之荐牘,一日之文字所可同年语哉!”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