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贤孝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同时对父母孝顺的情况。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也可以用于教育引导孩子要尊敬父母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 例句
- 1. 他不仅是个贤孝的儿子,还是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2. 她一直以贤孝为准则,对待父母非常尊敬和孝顺。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既贤德又孝顺,同时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对父母的孝心。
- 基本解释
贤惠孝顺。《史记·吕不韦列传》:“蚤自结於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适而子之。”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折:“这媳妇直恁般贤孝。”《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太太,我家有何修持, 玉格 有多大造化,上天赐我家这一双贤孝媳妇!”
-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学习中国文化中关于孝道的重要性和传统价值观。了解孝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相关的故事和传统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贤孝的人。2. 初中生:爷爷奶奶一直教育我要尽孝,我会努力做一个贤孝的孙子。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个贤孝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4. 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做一个贤孝的人。5. 成年人:我一直以贤孝为准则,尊敬父母并尽力做好自己的事业。
- 故事起源
- 贤孝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中。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贤孝的故事。故事中,一个叫孟子的人同时具备贤和孝的品质,他能够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同时也对父母孝顺。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形容贤德和孝顺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贤”字和“孝”字进行联想记忆。贤可以联想到有德行和才能的人,而孝可以联想到对父母的孝顺。将这两个意义联系起来,形成对贤孝的理解和记忆。
- 词语结构
- 贤孝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单独的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贤孝是由贤和孝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贤指的是有德行、才能和智慧的人,孝指的是对父母尽孝的行为。贤孝指的是一个人不仅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而且对父母尽心尽力,尊敬孝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