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zuò bì shàng guān ㄗㄨㄛˋ ㄅㄧˋ ㄕㄤˋ ㄍㄨㄢ
作壁上观(作壁上觀)
◎ 作壁上观 zuòbìshàngguān
[be an onlooker;sit by and watch;watch the fighting from behind the rampart] 即袖手旁观
- 基本含义
- 指在困难、纷争或危险面前,选择置身事外,不参与其中。
- 使用场景
- 作壁上观常常用于形容某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不干涉或置身事外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对局势不确定或不愿承担责任。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观察者看到某个问题的态度,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人对重要事件漠不关心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北魏朝廷发生了内乱,各种势力相争不休。有一个叫杨广的人,他是朝廷的高官,但他对这些纷争置之不理,选择置身事外,站在墙壁上观望。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选择不参与的人。
- 词语结构
- 作壁上观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一个介词组成。作壁表示站在墙壁上,上观表示从高处观看,两个动词形成一个动宾短语,表示一种行为。整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
- 例句
- 1. 在公司内部纷争时,他选择了作壁上观,不参与其中。2. 当他们争吵时,我选择了作壁上观,不想卷入其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墙壁上,高高地俯视着周围的纷争和困难,但选择不参与其中,保持中立的态度。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观察和参与相关的成语,如“坐观成败”、“置身事外”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同态度和选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作壁上观是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避免争吵。2. 初中生:在班级里发生纷争时,有些同学选择作壁上观,不参与其中。3. 高中生:在政治事件中,有些人选择作壁上观,不愿承担风险。4. 大学生:面对社会问题,有些人选择作壁上观,观察事态的发展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