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施行。《后汉书·济南王刘康传》:“大王以骨肉之亲,享食茅土,当施张政令,明其典法,出入进止,宜有期度;舆马臺隶,应为科品。”《封神演义》第九五回:“举措乃人君之大体,岂得妄自施张。”
(2).张开;展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牛哀 得疾,七日化而为虎,形体变易,爪牙施张。其兄启户而入,搏而食之。”《文选·左思<蜀都赋>》“罻罗络幕” 南朝 梁 刘逵 注:“络幕,施张貌也。”
(3).安放;铺陈。 唐 元稹 《张旧蚊帱》诗:“独有纈纱幬,凭人远携得。施张合欢榻,展卷双鸳翼。” 唐 元稹 《梦游春》诗:“铺设绣红茵,施张鈿装具。”
弛张。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甲由本命周天醮词》:“大则司劫历施张,小则察人伦善恶。”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表现出过分的张扬和夸大。
- 详细解释
- 施张是由“施”和“张”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表示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过分的张扬和夸大,不拘小节,不顾他人感受。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态度过于张扬,不懂得克制和谦虚。
- 使用场景
- 施张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过于张扬和自大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喜欢炫耀自己的人,不顾他人感受,没有谦虚和克制的人。例如,你可以用施张来形容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夸夸其谈,不顾他人的感受,表现出过分的自我表达。
- 故事起源
- 施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晋国的大夫施季因为自认为才华出众,常常在公共场合夸夸其谈,表现出过分的张扬和夸大。施张一词由此而来,用来形容那些过分自大的人。
- 词语结构
- 成语施张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施”是动词,表示施展、表现;“张”是形容词,表示张扬、夸大。
- 例句
- 1. 他在会上施张,不顾他人的感受,显得非常自大。2. 她总是施张自己的才华,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施张”的发音相近的词语联想记忆。例如,可以联想到“失掌”,意为失去掌控,失去节制。通过这种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施张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自我表现相关的成语,如“自吹自擂”、“自命不凡”等,以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施张自己的成绩,让我们感到很羡慕。2. 初中生:她在班级聚会上施张,不顾他人的感受,让大家都很不喜欢她。3. 高中生:他在考试前总是施张自己的复习方法,结果却考得很差。4. 大学生:有些同学在社交媒体上施张自己的生活,其实并不真实。通过以上学习指南,你可以全面了解并掌握成语“施张”的基本含义、使用场景,以及记忆方法。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