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黄帝 轩辕氏 与其臣 岐伯 的并称。他们被视作 中国 医药的始祖。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黄帝 ﹞使 岐伯 尝味草木,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 明 高启 《吴县庠训导徐君善医常起人疾求诗赠之》:“解榻高斋昼日迟,坐谈 周 孔 杂 轩 岐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温病>序》:“是则秋分已前,皆得以热病名之;秋分已后,皆得以伤寒名之矣。此 轩 岐 、 仲景 立伤寒、温病、热病之名义也。”
(2).指医术。 元 丁复 《赠杜一元》诗:“传家况有 轩 岐 閟,展手活人非我职。”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臣喜閲草木之书,颇解 轩 岐 之术。” 清 恽敬 《重刻<脉经>序》:“是书之精微博大,足以发 轩 岐 之奥窔,通天地之门户。”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心思或行为迥异,无法相互理解或沟通。
- 详细解释
- 轩岐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轩意为高台,岐意为岔路。轩岐的意思是人们的心思或行为完全不同,无法相互理解或沟通。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点、行为等存在差异,难以达成共识。
- 使用场景
- 轩岐一词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某个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立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团队、组织、社会等各个层面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分歧和隔阂。
- 故事起源
- 轩岐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轩辕》中的一句诗:“轩辕之轩,岐有之宫。”其中“轩辕之轩”指的是轩辕黄帝的高台,而“岐有之宫”则表示岔路口有宫殿。后来演变为成语轩岐,用来形容人们的思想、行为差异。
- 词语结构
- 轩岐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完全轩岐,无法达成共识。2. 由于意见轩岐,会议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轩岐”与“心思差异”、“无法沟通”等概念联想,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两座高台之间有一条岔路,表示人们的思想在不同的方向上分歧,无法相互理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轩岐相近的成语,如“意见不合”、“立场不同”等。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某个问题上的分歧和无法达成共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初中生:我们班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轩岐,讨论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解决办法。2. 高中生:政治课上,同学们对这个政策的态度轩岐,有些人支持,有些人反对。3. 大学生:在团队项目中,由于意见轩岐,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协商和沟通。4. 成年人:公司的高层对于业务发展的战略有轩岐,需要通过会议来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