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训刑多用于描述法律制裁的严厉程度,也可用于形容严厉的教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 例句
- 1. 这个罪犯犯下了严重罪行,必须进行严厉的训刑。2. 学校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了训刑,以警示其他学生。
- 基本含义
- 指对罪犯进行严厉的惩罚,以警戒他人。
- 基本解释
谓宣传、解释刑法。语本《书·吕刑序》:“ 吕 命 穆王 ,训 夏 赎刑,作《吕刑》。” 孔 传:“ 吕侯 以 穆王 命作书,训畅 夏禹 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 唐 柳宗元 《献弘农公五十韵》:“训刑方命 吕 ,理剧復推 张 。” 宋 陈亮 《问答》下:“ 穆王 耄荒,而训刑以詰四方,使知刑者圣人爱民之具,而非以戕民也。”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法律制度,了解更多关于惩罚和教育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训刑了小明,因为他在课堂上不守纪律。2. 初中生:学校对作弊的学生进行了训刑,以维护考试的公平性。3. 高中生:法院判处了严厉的训刑,以警示其他人不要犯罪。4. 大学生: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社会应该进行严厉的训刑,以维护社会秩序。
- 故事起源
- 训刑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描述了当时吕后、吕禄等人对王莽实施的严厉处罚。后来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训刑”与“训导刑罚”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训刑是一个动宾短语,由“训”和“刑”两个字组成,其中“训”是动词,表示训导、教育,“刑”是名词,表示惩罚、处罚。
- 详细解释
- 训刑一词出自《汉书·王莽传》:“诸吕训刑,非为政也。”训刑原指对罪犯进行训导和惩罚,以期改过自新。后来逐渐演变为严厉的处罚,以警示他人不要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