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象声词。《文选·马融<长笛赋>》:“雷叩锻之岌峇兮,正瀏溧以风冽。” 李善 注:“言音如雷之叩锻,岌峇为声也。《苍頡篇》曰:‘锻,椎也。’”《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慧林宗本圆照禅师》:“山僧今日不惜眉毛,与汝诸人説破。拈起也,海水腾波, 须弥 岌峇;放下也,四海晏清,乾坤肃静。”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非常险峻或困难。
- 详细解释
- 岌峭是指山势险峻,峭直高耸;峇是指险要。岌峇合在一起,形容事物非常险峻或困难。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山势险峻、道路险要或形势严峻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事情的发展非常困难或进展缓慢。
- 故事起源
- 岌峇一词最早出现在《宋史·李纲传》中。李纲是北宋末年的一位名将,他在抵抗金兵入侵时,曾经率领部队守卫险要的山口。后来,人们将他的勇敢和坚定战斗精神形容为“岌峇”。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这座山峰非常岌峭,要攀登上去非常困难。2. 这个项目的困难程度很大,我们需要面对岌峭的挑战。3.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岌峭的坎坷,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岌峇”想象成一个险峻的山峰,形状像个“8”,其中的两个“8”相互交错,形成险峻的山势。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形容事物险峻或困难的成语,如“险象环生”、“举步维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山上的路好岌峭,我们要小心走。2. 初中生:这个数学题好岌峭,我不知道怎么解答。3. 高中生:这次考试的难度真是岌峭,我要好好复习才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