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礼记·玉藻》:“史进象笏,书思对命。” 郑玄 注:“书之於笏,为失忘也。”《北史·李穆传》:“其一门执象笏者百餘人。”《新唐书·车服志》:“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 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 基本含义
- 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象牙制的仪仗”,在古代是贵族官员出行时所使用的一种礼仪器物。由于象牙质地坚硬,制作精细,象征着高尚和端庄。因此,象笏成语引申为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举止庄重。
- 使用场景
- 象笏一词多用于赞美和称赞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对他人的帮助和关心。适用于各种正式场合,如演讲、颁奖典礼、社交场合等。
- 故事起源
- 关于象笏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它的意义和象征性来自于古代礼仪制度。在古代中国,象笏是贵族官员出行时所使用的一种仪仗,象征着高尚和端庄。后来,人们将象笏的象征意义引申为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举止庄重。
- 词语结构
- 象笏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象”和“笏”。
-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象笏的好公民。2. 她的行为举止总是那么象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象牙质地坚硬,象征高尚和端庄来记忆象笏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和文化有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象笏在古代官员出行时的具体用途和制作工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就像象笏一样,总是很有礼貌。2. 初中生:老师常常用象笏来形容她的品德高尚。3. 高中生:他的举止庄重,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象笏一样的人。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向那些象笏一样的人学习,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