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伏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隐藏着强大力量的人或事物。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平凡,但实际上有着非凡才能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件事物在外表上看起来普通,但实际上具有巨大的潜力。比如,一个平凡的员工可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出色的能力,获得领导的赏识。又比如,一部普通的电影可能在上映后引起轰动,成为票房的黑马。
- 例句
- 1. 他是一个伏虎,表面上看起来很平凡,但实际上有着非凡的才能。2. 这部电影是一只伏虎,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 基本含义
- 指隐藏着强大力量的人或事物。
- 基本解释
◎ 伏虎 fúhú
[yield tiger] 降服猛虎,比喻战胜邪恶势力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伏虎相关的成语,如“伏龙”、“伏地魔”等。这些成语都与隐藏着强大力量的人或事物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是一个伏虎,虽然看起来很文静,但我学习很努力。2. 初中生:他是一个伏虎,平时看起来很普通,但他的篮球技术非常厉害。3. 高中生:这个科研项目是一个伏虎,虽然目前进展缓慢,但一旦成功将会有巨大的影响力。4. 大学生:他是一个伏虎,平时看起来很低调,但他在学术界有着非常高的声望。5. 成年人:这个新公司是一个伏虎,虽然刚刚成立,但它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故事起源
- 关于伏虎成语的故事起源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伏羲和女娲。伏羲和女娲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智慧。因此,伏虎一词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演化而来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伏虎”这个成语与伏羲和女娲的传说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伏虎就是伏羲和女娲隐藏着的强大力量。
- 词语结构
- 伏虎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伏”和“虎”。其中,“伏”表示隐藏、潜藏的意思,“虎”表示力量、威力。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隐藏着强大力量的意思。
- 详细解释
(1).蹲伏着的老虎。《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 明 徐渭 《伏虎画赞》:“我观伏虎,曲蟠以枕。”
(2).制伏猛虎。亦比喻降伏凶人。 明 沉璟 《义侠记·释义》:“因此上屈弓腰,舒猿臂;要降龙,思伏虎。”《封神演义》第八二回:“伏虎降龙为第一,擒妖缚怪任纵横。”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自有擎天手,伏虎又降龙。”
(3).即虎子。状似蹲兽的尿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道士便盛击鼓,召请诸神。魅乃取伏虎,于神座上吹作角声音。”《骈雅·释器》:“伏虎、楲窬,溺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