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形不动而神游。《列子·周穆王》:“化人復謁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既寤,所坐犹嚮者之处,侍御犹嚮者之人。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王问所从来。左右曰:‘王默存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兴元 城固县 有 韦氏 女,两岁能语,自然识字,好读佛经……至八岁,忽清晨薰衣靚粧,默存牖下。父母讶移时不出,视之,已蜕衣而失,竟不知何之。” 宋 苏轼 《永和清都观谢道士求此诗》:“覊枕未容春梦断, 青都 宛在默存中。”
- 基本含义
- 指默默地记住、保存在心中。
- 详细解释
- 默存是由“默”和“存”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默指默默地、不出声地;存指保存、记住。默存表示默默地记住、保存在心中的意思。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默默地记住、保存在心中某种信息或经验,不轻易忘记。
- 故事起源
- 《荀子·劝学》中有一则故事:荀子学习时,曾经遇到一个学问很高的老人,他听了老人的教导后,非常佩服老人的智慧,于是默默地将老人的话记在心中,一直保留到老人去世。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默默地记住、保存在心中的意思,后来就衍生出了成语“默存”。
- 词语结构
- 动词+动词
- 例句
- 1. 他默存了老师的教导,一直努力学习,取得了好成绩。2. 我们应该默存父母的教诲,不忘初心。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默存”与“默默记住”相联想,默默地将信息保存在心中,不轻易忘记。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记忆、保存相关的成语,如“谨记于心”、“牢记不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默存了老师教的乘法口诀,现在可以很快算乘法了。2. 初中生:我默存了老师说的学习方法,每天都按照方法来学习。3. 高中生:我默存了父母给我的人生经验,希望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