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洞光的词语解释
洞光的意思
拼音:dòng guāng    注音:ㄉㄨㄙˋ ㄍㄨㄤ
使用场景
洞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洞察力和思考力,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它常常用于赞美一个人思维敏捷、眼光独到,能够从复杂的事物中找到关键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例句
1. 他的洞光之眼让他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2. 只有洞光事物的本质,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基本含义
指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洞悉事物的真相。
基本解释

透明通亮。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时有黑鸟白头,集王之所,衔洞光之珠,圆径一尺。此珠色黑如漆,悬照於室内,百神不能隐其精灵。”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洞光相关的成语,如“洞若观火”、“洞察一切”等,来扩展对洞光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洞光之眼让他能够看出同学们的难题所在。2. 初中生:只有通过洞光,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3. 高中生:洞光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问题中找到关键。4. 大学生:通过洞光,我们能够看到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原因。
故事起源
《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莊周一起去游玩。他们看到一只蝴蝶,庄子说:“我知道这只蝴蝶在梦中飞翔,但它不知道我在观察它。”莊周听后感叹道:“你洞察了蝴蝶的真相,你洞光了它的幻象。”从此以后,“洞光”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手捧着一盏灯,灯光透过手指的间隙照射出来,照亮了黑暗中的事物,让人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词语结构
洞光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洞"和名词"光"组成。
详细解释
洞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洞意为透视、透明,光意为亮光、真理。洞光的意思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洞悉事物的真相。它强调的是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思考,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0)
诗文中出现“洞光”的诗词

石淙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0)

日华月华君赠郑冠卿诗·其二

名利教疏便可疏,俗情时态莫踟蹰。

人寰律历千回换,仙洞光阴数息馀。

应信令威曾化鹤,亦知庄叟美游鱼。

不缘过去行方便,那得今来会碧虚。

(0)

翠蛟亭和巩丰韵

幽亭枕苍峡,云窦通曲水。

百折如建瓴,㶁㶁鸣不止。

客来一抽钥,白雾噀岩底。

欻翕千丈蛟,拿空翠涛起。

天开混沌窍,日洗盘古髓。

谅匪畜池鳞,多应化雷尾。

冯陵气易壮,怖荡辞难侈。

日假金洞光,景逾瑶池泚。

谁云游方外,巧异缁尘里。

坡仙颇年数,觌面犹尺咫。

采句贵自然,巩言良是已。

琁题豁灵界,篆出蕃君里。

物生亦倚数,有形必有靡。

道人亦多事,浮念何时死。

余生嗜泉薮,痼习牵研几。

太息动静机,于何寄真理。

醉倒和沧浪,烦君更详此。

(0)

送黄文叔侍郎赴三山

某信人心即大道,先圣遗言兹可考。

心之精神是谓圣,诏告昭昭复皓皓。

如何后学尚滋疑,职由起意而支离。

自此滥觞至滔襄,毋惑怀玉不自知。

何思何虑心思灵,不识不知洞光明。

意萌微动雪沾水,泯然无际澄且清。

侍郎日用所自有,总是本原非左右。

举而措之于三山,的然民仰如父母。

鉴明水止烛丝釐,变化云为奇复奇。

斯妙可言不可思,矧可倾耳而听之。

然而皋禹尚兢业,不作好恶生枝叶。

圣贤相与告戒尚有斯,某也何敢不于侍郎之前献此诗。

(0)

七夕酷暑次日立秋大雨

洞光无力消炎威,摆磨出火飙轮飞,生绡身著金甲衣。

天上长虹片云锁,双星眼枯无泪堕,席地深宵盘礡裸。

报秋一叶飘井桐,霹雳破山倾崩洪,快哉肘腋生清风。

(0)

桂山诸洞歌

宜人之地少陵诗,阅玩前贤词意奇。

烂然五咏非虚语,位压坤方占一维。

青青四顾列群山,生自天工巧若?。

玲珑拔地耸层秀,峥嵘嵯峨星斗间。

其中有洞十二所,七星山下栖霞府。

日月华君显迹灵,遇者当时郑冠卿。

归到人间已三载,仙洞光阴时未改。

至今旧记传无穷,玄岩蟠蛰闻白龙。

一泓沈碧寒潭莹,水月圆明下翠峰。

枕城楼观环俯视,绿锁乔林春日媚。

秦碑柳记已难观,漓水南流泛渺漫。

庆林巽穴玄风出,华景高明隐丹室。

西方虚秀贯山腰,南华朝阳风景饶。

夕阳北牖通仙径,白雀嘉莲池渌净。

许多佳致卒难题,留与词人赓雅咏。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