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个团体对他人的排斥或阻挡行为,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种情况下的阻碍或限制。
- 例句
- 1. 他总是排迮别人的意见,不肯听取其他人的建议。2. 这个团队排迮了那个新成员,不让他参与项目的讨论。
- 基本含义
- 排斥、阻挡
- 基本解释
困窘;窘迫。《后汉书·窦融传》:“国家当其前,臣 融 促其后,缓急迭用,首尾相资, 嚣 埶排迮,不得进退,此必破也。” 李贤 注:“排迮,谓蹙迫也。” 宋 叶适 《<谢景思集>序》:“ 谢公 尚童子,脱非髦,游太学,俊笔涌出,排迮老苍。”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排迮”相关的成语,例如“排山倒海”、“排除万难”等,以扩大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排迮了我去玩的要求,让我先完成作业。2. 初中生:班级里的一些同学总是排迮新来的同学,不让他们加入活动。3. 高中生:政府为了保护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排迮污染企业的发展。4. 大学生:社团里的一些成员排迮了其他成员的提案,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末年,当时明朝政府为了阻止辽东人民南下,派遣了大批官兵在辽东地区设置了许多关卡和堡垒,对辽东人民进行排斥和阻挡,以保护中原地区的稳定。这种行为被称为“排迮”,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排迮”拆分为“排”和“迮”两个部分来记忆。其中,“排”可以联想为排斥、拒绝,而“迮”可以联想为阻挡、限制。这样一来,就可以将这个成语的含义记忆下来。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详细解释
- 排迮原指清代官员驱逐、阻挡人民的行为,后来泛指排斥、阻挡他人。成语中的“迮”字,意为阻挡、拦截,表示拒绝或限制他人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