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通欵 ”。1.谓与敌方通和言好。《晋书·阳裕载记》:“愿两追前失,通款如初,使国家有 太山 之安,苍生蒙息肩之惠。”《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士诚 原没有统一之志,只此局面已自满足,也要休兵。因遂通款 元 朝。” 清 冯桂芬 《南韶镇总兵桐城程忠烈公小传》:“ 咸丰 十一年四月, 曾公 国荃 围 安庆 ,公密通欵, 曾公 许之。”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孔雀胆的故事》:“ 明太祖 以为他们的父亲 段宝 ,曾经通款,不忍废绝他的后代。”
(2).谓互相表达友好之情。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二:“相对难通欵,人都无姓名。”
- 基本含义
- 指全面、详尽、无遗漏。
- 详细解释
- 通款是一个动词短语,由“通”和“款”两个字组成。通指贯通、通达,款指款式、样式。通款的意思是贯通所有款式,表示全面、详尽、无遗漏。
- 使用场景
- 通款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全面性,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考虑周全、细致入微,没有遗漏。通款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和处理。
- 故事起源
- 通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告子下》中,其中孟子说“故物之通者,莫近于通款。”意思是说,物品的质量好坏,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全面能力的就是考虑事物的周全与否。
- 词语结构
- 通款是一个动词短语,由两个单独的字组成,没有特定的句法结构。
- 例句
- 1. 这个设计师的作品通款细腻,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全。2. 这个报告写得通款,把问题的各个方面都分析得很透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款式多样的衣柜,里面有各种不同的衣服,表示这个衣柜是通款的,也就是全面的、无遗漏的。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其他与全面性、详尽性相关的成语,如“面面俱到”、“无所不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功课写得通款,没有任何错误。2. 初中生:老师的讲解很通款,把知识点讲得非常清楚。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论述很通款,把问题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规划非常通款,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安排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