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理则的词语解释
理则的意思
拼音:lǐ zé    注音:ㄌㄧˇ ㄗㄜˊ
使用场景
理则一词常用于讨论人们应该如何行为的场合,强调遵守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应该按照道理去做事,遵守规则和准则,不违背道义。
例句
1.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遵循理则,不偏不倚地处理每个人的利益。2. 她的行为合乎道德准则,符合了理则的要求。
基本含义
理智是行为的准则,遵循道理做事。也指遵守法律法规、道义准则。
基本解释

(1).即逻辑。 孙中山 《建国方略·以作文为证》:“然则逻辑究为何物?当译以何名而后妥……吾以为当译之为‘理则’者也。” 孙中山 《建国方略·以作文为证》:“学者之对于理则之学,则大都如 陶渊明 之读书,不求甚解而已。”
(2).原理法则。 郭沫若 《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尽管是怎样的个人主义者,一个人不能完全脱离国家社会而生存,故论到国家社会的理则时,便很容易流露其个人主义的本色。”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庄子 认为……﹝道体﹞生出天地,生出帝王,生出一切的理则,连神、鬼都是从它生出来的。”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法律、社会规范相关的成语,如“守法如山”、“秉公办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守理则,不欺负同学,相互友好相处。2. 初中生:理则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不做欺骗和作弊的事情。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遵循理则,做一个有素质的人。4. 大学生:在面对各种选择和诱惑时,我们要坚守理则,不做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故事起源
理则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二十二年》中。故事讲述了鲁国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他国,但他一直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当他得到了晋国的帮助后,他回到了鲁国并成为了一位有德行的君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困难,保持理智和遵守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本厚厚的书前,仔细阅读其中的道理和准则,遵循其中的规范和标准,这样就能记住“理则”的含义。
词语结构
理则的结构是“名词+动词”,其中“理”为名词,“则”为动词。这种结构形式使得成语的含义更加明确和易于理解。
详细解释
理则是由“理”和“则”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理”指的是道理、原则,表示事情的合乎规律、合情合理;“则”指的是准则、法则,表示事情应该遵循的规范和标准。理则一词强调了遵守道理和准则的重要性,即通过理智的思考和行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道德、法律和社会规范。
(0)
诗文中出现“理则”的诗词

石鼓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0)

游白马寺

秋林转层崖,步踏落叶响。

森森夹路竹,矗矗羽林仗。

精庐隐深坞,门启台殿敞。

累累霜果悬,落落寒木壮。

房深灯火暖,纵饮颇酣畅。

山寒夜已深,岭白月微上。

天明寺南去,幽路隘而昉。

林分径忽断,浅涧阔逾丈。

崩奔被涧石,大小非一状。

丸丸列囷廪,落落排瓮盎。

鸣泉走石罅,联络弄清涨。

喧颓竞飞漱,派泻或平漾。

群行命朋俦,困息植吾杖。

沿松见奇鼠,石蟹侑朝饷。

深行耳目静,挤险谁复让。

寒联老木阴,暖值丹崖旷。

秋晖堕平野,暮鸟啼青嶂。

徜徉未知返,欲去意先怆。

膏粱与薇蕨,美恶随所尚。

当其两自得,厌满绝馀望。

乃知山林乐,岂为隐者妄。

况吾不事事,枯槁理则当。

遑遑施仁义,此固圣贤量。

我自沮溺徒,疏顽安可强。

(0)

客子吟·其八

山中亲情未宜薄,斗酒掎裳劝斟酌。

焉知被褐天地间,忽漫英风起岩壑。

瑶圃玉多徒抵鹊,仙居苦閒戏六博。

吾人瓠落理则同,不尔贩缯走京索,不尔三山自行乐。

(0)

秦岭

秦山奔放竞东走,大气莽莽青嵯峨。

至此一束截然止,狂澜欲倒回其波。

百二奇险一岭扼,如马注坂勒于坡。

蓝水在右丹水左,中分星野凌天河。

唐昌黎伯伯曰愈,雪中偃蹇曾经过。

于今破庙兀千载,岁时尊俎祠岩阿。

关中之游已四度,往来登此常悲歌。

仰公遗像慕厥德,谓钝可厉顽可磨。

由汉迄唐道谁寄,董生与公馀无他。

公之文章若云汉,昭回天地光羲娥。

文生于道道乃本,后有作者皆枝柯。

惟文惟道日趋下,赖公崛起蠲沈疴。

我昔刻厉蹑前躅,百追不及理则何。

才疏力薄固应尔,就令有得必坎坷。

观公所造岂不善,犹然举世相讥诃。

是知白璧不可为,使我奇气难英多。

便欲从军弃文事,请缨转战肠堪拖。

誓向沙场为鬼雄,庶展怀抱无蹉跎。

生平渴慕矍铄翁,马革一语心渐摩。

非曰发肤有弗爱,涓埃求补邦之讹。

班超素恶文墨吏,良以无益徒烦苛。

谨再拜公与公别,束卷不复事吟哦。

短衣长剑入秦去,乱峰汹涌森如戈。

(0)

楸子树

窗前新栽楸子树,去岁移自东君家。

根深土冻重莫致,挽以两犍载一车。

方经旬日即蓓蕾,秋深结子如丹砂。

人言此特余气耳,来岁未必能芬葩。

我初闻之稍惊怪,重以土俗相传夸。

今年春风已撩乱,千株万卉皆萌芽。

南山青翠远可见,独有此树犹枯杈。

我征前言苦不乐,行怜坐惜恒咨嗟。

连朝病困闭门卧,梦寐犹忆花如何。

今晨勿药强起坐,眊焉两瞳如隔纱。

推窗一见笑绝倒,葱葱满树开成霞。

冰绡素锦谁剪刻,小红轻翠相交加。

日光照耀春欲醉,翩翩蜂蝶争纷拿。

宾朋来观绕百匝,共疑造化理则那。

花枝烂熳色更好,诐辞轻易可信耶?

岂非阳春有深意,怜我老惫来天涯。

浮生过半身计拙,有足不及蚿怜蛇。

故教相伴慰岑寂,岂敢与物争豪奢。

六年羁鳏入僧定,但未落发披袈裟。

青裙小鬟别来久,泪眼垢腻首不珈。

已闻桂蠹化蝴蝶,忍听鹦鹉呼琵琶。

花虽可爱不忍折,无人插向两髻丫。

钩帘静坐独清赏,天明起看到日斜。

知音未遇寡欢趣,有酒不饮惟烹茶。

前年官司催入贡,六千里路岂不遐。

移根天苑比琼树,有用未必过桑麻。

物生遭遇即珍贵,便应压尽诸般花。

我惭不如花命好,谪官五载辞京华。

住迥边城气萧索,旦暮戚戚闻胡笳。

自怜浅薄不足忌,群儿何以喙竞呀。

方圆凿枘苦难入,冠非豸角强触斜。

古人明哲有深戒,省愆痛欲掩户楇。

穷荒虽觉双眼净,聒耳厌德公私蛙。

再歌南风终不竞,天骄吹唇鲁妇髽。

羌胡杂遝近边鄙,意态诡异声嚣哗。

阴霾接旬不成泽,啀啀恒欲噬我豭。

麒麟狮子远将至,尔曹慎勿相邀遮。

驲骑东来蹙山倒,黄口学语声咿哑。

群公罗■但垂手,践踏不啻虫与虾。

人逃马死金满箧,一掷何足挂齿牙。

我虽无位百忧集,终夜感叹心如瘥。

廿年踪迹半天下,把镜自照两鬓髿。

老怀食蔗如食蜡,岂但无味仍饶查。

行路难行古如此,道多豺狼水鳄鲨。

纷纷儿女竞声利,左蛮右触方争蜗。

金鸡何日解羁去,一竿归钓吴江槎。

箕山颍水迹长往,渔蓑樵檐肩相差。

闲看得意鼠如虎,怕说病聪蚁间犘。

黄鸡紫蟹且慰意,背痒正得麻姑爬。

羞将口腹累州里,未能不食如匏瓜。

犹胜夷齐待薇蕨,园收芋栗兼梨楂。

老农追随种禾黍,偶耕林下时烧畬。

心淳语直意真率,肝胆相照无疵瘕。

瑶台璇室岂不好,嗫嚅较此犹争些。

囊中黄金尚余几,壶干酒尽还当赊。

颓然一醉玉山倒,世间万事皆由他。

(0)

钟室行题淮阴侯传后

黄河倒流日东转,地坼天摧钟室晚。

志士千秋空扼腕,谁为淮阴明不反。

忆提利剑追重瞳,邂逅关前隆准公。

登坛片语定刘项,岂须垓下知雌雄。

井陉战血飞长虹,齐城七十如飘风。

当时楚汉在掌握,磊落千言辞蒯通。

固陵长驱三十万,手挈神器归真龙。

泰山为砺河为带,欲齐伊吕称元功。

宁知隆准猜忌主,畏信雄图如畏羽。

旌旗夜入定陶壁,警跸朝行云梦渚。

朝行云梦夕出迎,天日可照微臣情。

纵虎诚难缚虎易,青冥咫尺飞雷霆。

列侯朝请亦奚忌,隐若大泽居长鲸。

陈豨相过理则有,舍人上变谁当明。

遂令身首异都市,九族并命咸阳城。

嗟嗟吕姥岂办此,固知汉主行叮咛。

即豨不反信亦族,欲加以罪宁无名。

呜呼季也实凉德,万古愁云吊钟室。

史臣徒赞宽大辞,百代枭雄定谁匹。

君不见三雄死,三吕立。

厕中爱姬人作彘,掌上佳儿血盈席。

天道好还如一日,长信宫深辟阳入。

愧杀长陵一抔土,冢中强魄无颜色。

君不见亚父当年赐骸骨,虞姬效死阴陵侧。

壮士至今犹悼惜,千秋为季宁为籍,嗟乎千秋为季宁为籍。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