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宝璧的词语解释
宝璧的意思
拼音:bǎo bì    注音:ㄅㄠˇ ㄅㄧˋ
使用场景
宝璧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珍贵的人才、宝贵的机会或珍贵的物品。例如,可以说某个人是“人才宝璧”,表示他非常优秀和重要;也可以说某个机会是“机会宝璧”,表示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和珍贵。
例句
1. 这个孩子是我们班的宝璧,成绩优秀,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2. 这个机会真是宝璧啊,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住。
基本含义
指非常珍贵的宝石,也用来形容非常宝贵的人或物。
基本解释

美玉。《战国策·魏策三》:“敝邑有宝璧二双,文马二駟,请致之先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简主 曰,官之宝璧,吾忘令人载之。”京剧《将相和》第八场:“孤今得此宝璧,真为统一天下之祥兆也。”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宝璧相关的成语,如“宝刀未老”、“宝马金鞍”等,可以拓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是班级的宝璧,我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2. 初中生:这个机会真是宝璧啊,我一定要好好把握,向更高的目标努力。3. 高中生:他是我们学校的人才宝璧,不仅成绩优秀,还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故事起源
成语“宝璧”最早出现在《史记·天官书》中。相传,汉朝时期,有一个名叫赵昧的官员,他因为聪明才智过人,被人们称为“人才宝璧”。他在政务上表现出色,被赞誉为一块非常珍贵的宝石。因此,后来人们就用“宝璧”来比喻非常宝贵的人或物。
记忆技巧
可以将“宝璧”与珍宝、宝石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它的基本含义。也可以通过跟“宝贵”、“珍贵”等词语进行联想,加深记忆。
词语结构
宝璧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详细解释
宝璧是由“宝”和“璧”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宝璧是古代帝王的珍宝之一,象征着尊贵和珍贵。在成语中,宝璧常常用来比喻非常宝贵和珍贵的人或物。
(0)
诗文中出现“宝璧”的诗词

满庭芳.述怀

苦海奔波,荆山劳役,欲救宝璧嘉祥。

周而复始,瞥地悟真常。

两凑玄关运度,升灵曜、飞出扶桑。

回光看,璇玑万象,一一现明堂。

人还穷此理,尘缘悉屏,世梦都忘。

觉身心和畅,无限清凉。

万化收归鼎内,红光迸、丹熟馨香。

吞服了,还童返老,出自满庭芳。

(0)

送朱仲山岁贡入京

昭代陶淳化,多方出异材。

鸣岐闻凤鸟,清道服龙媒。

养素稠山僻,观奇载籍该。

为珍如宝璧,奋迹起蒿莱。

未展垂纶趣,初承劝驾催。

羔羊填委巷,驷马践轻埃。

战艺锋无敌,搜贤网正恢。

上书追偃乐,作赋并邹枚。

奋发真从此,游观亦壮哉。

云霄千万里,瞻望重徘徊。

(0)

谢师恩.赠众道友二首·其二

玉阳一遇疑云断。不落升沉绊。试问青州云侣伴。

俱怀妙用,每持斋施,步步心香爨。

福星空外明昭焕。应化真无乱。宝璧瑶花通内观。

金丹结就,紫书来诏,指日登云汉。

(0)

以端研送郑景元同年

贵公宝研如宝璧,书生摩墨但摩石。

有文无研正不妨,有研无文亦堪惜。

渐老祇愁才力尽,片歙拳端宁不靳。

吾家面样什袭珍,色如马肝肤理润。

昔言眼为石之病,此论不公吾有證。

星辰在天珠在渊,此石睛光鸲鹆莹。

文字之祥吾敢颛,郑侯一见心拳拳。

百年石交吾与汝,更有甚者吾当捐。

儿曹旁观俱唧唧,儿曹莫痴翁岂失。

郑侯自有无价珍,持献于人吾惴慄。

愿侯珍研如所有,少时光芒须逼斗。

会看落笔中书堂,却试玉堂挥翰手。

(0)

谢王尉见赠龙溪集

稔闻韵乡名,不识韵乡面。

班班隐豹文,窥管时一见。

譬彼闼婆城,寻逐沧流漩。

闻韶在齐国,九奏何当变。

王侯韵乡人,少长居乡县。

韵乡指迷涂,贻我书一卷。

森如入武库,宝璧纷交荐。

群玉屣登临,赫日吹风霰。

家鸡将野鹜,后素诗何绚。

长安行即到,岂在临渊羡。

千金端不如,变色先生馔。

从可狎江鸥,六籍居贯穿。

(0)

少章过吴门宠示淳夫子瞻唱和并惠山寄少游之什俾余继作辄次二公韵以寄之

怀友对华月,身如匏系何。

遥聆金玉音,怅望江湖波。

忧来诵三篇,调饥饷嘉禾。

苏范天下贤,阅士岁月多。

怜君似兰芷,长育瑶山阿。

良工得宝璧,韫椟加琢磨。

发为惊人语,九曲倾洪河。

蟠蜿寄短章,浩荡写长歌。

一官得武林,万景尽包罗。

又如弹响泉,馀韵清且和。

籍湜师韩文,其则在伐柯。

俯视枳棘间,翔鸾岂蹉跎。

圣朝颂声作,周雍与商那。

二公且大用,岂得归岷沱。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