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抽簪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官员被罢免或降职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失去权力或地位。
- 例句
- 1. 他因为贪污受贿被抽簪了。2. 这位部长因为失职被抽簪。
- 基本含义
- 抽出簪子,指摘除官职或撤销爵位。
- 基本解释
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文选·沉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将陪告成礼,待此未抽簪。” 李善 注引 锺会 《遗荣赋》:“散髮抽簪,永纵一壑。” 唐 李深 《游烂柯山》诗:“真兴得津梁,抽簪永游衍。”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御制送诗并序》:“遗荣期入道,辞老竞抽簪。” 清 曹寅 《半轩至真州舟次即事》诗之二:“终须霖雨去,未老慎抽簪。”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权力、地位相关的成语,如"削足适履"、"一言九鼎"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因为考试作弊被老师抽簪了。2. 初中生:这位领导因为贪污被党纪处分,被抽簪了。3. 高中生:因为丑闻曝光,这位明星被媒体抽簪了。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因为贪污被抽簪,失去了所有权益。
-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官员叫申包胥,他在楚庄王的朝廷上表现出色,深得楚庄王的赏识。后来楚庄王去世,楚惠王继位,惠王对申包胥不满,于是把他贬职。申包胥深感委屈和愤怒,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努力和智慧,最终重回楚庄王的朝廷,并取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权力。这个故事成为了“抽簪”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抽簪这个成语与摘下权力或地位的动作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官员被抽下头上的簪子,失去了地位和权力的场景,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抽簪
- 详细解释
- 抽簪是指摘除官职或撤销爵位的意思。簪子是古代官员佩戴的一种装饰品,也是地位高贵的象征。抽簪是将这个象征权力的簪子从头上摘下来,表示被罢免或降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