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旌典的词语解释
旌典的意思
拼音:jīng diǎn    注音:ㄐㄧㄥ ㄉㄧㄢˇ
基本解释

表彰贞烈的匾额。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语智·善言》:“ 丹徒 靳文僖 之继夫人,年未三十而寡,有司为之奏请旌典。” 明 王世贞 《吴节妇吟》:“儿能成名孙復显, 吴 家鼓吹迎旌典。”

基本含义
旌典指的是旗帜和法律,意味着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详细解释
旌典的字面意思是旗帜和法律。旌,古代指的是旗帜,也是表示权威和尊贵的象征;典,指的是法律、规章制度。成语旌典用来形容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使用场景
旌典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可以用来表达对法律的敬重和对社会秩序的重视,也可以用来批评违法乱纪的行为。
故事起源
旌典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古代国君巡视境内时,会派遣官员在路旁竖立旗帜,以表示权威和尊贵。这些旗帜代表了国家的法律和秩序,所以成语旌典就用来形容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词语结构
旌典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这个国家非常重视旌典,法律的权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 这个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真是旌典的典范。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法来记忆旌典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旗帜和法律的形象,以及旗帜代表的权威和尊贵,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礼仪制度,了解旌典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守旌典,不做违法的事情。2. 初中生:法律是社会的旌典,我们要尊重法律,维护社会秩序。3. 高中生:旌典的权威体现了法治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0)
诗文中出现“旌典”的诗词

周烈女诗

劲松无脆枝,古井有清源。

请看贞烈性,生傍孤竹根。

周家黄英女,自小字汤门。

婉转孤雏身,依倚北堂萱。

北堂本寡鹄,母以女而存。

艰难冰蘖余,习闻礼义言。

农家虽不学,志节固所敦。

纺织有本业,木棉弹以弴。

一朝急弦绝,霹雳过耳喧。

惊弓犹著手,失箸已离魂。

有泪不敢弹,泣声暗自吞。

许身为汤妇,本图事苹蘩。

奈何虚合姓,十八未成婚。

岂不念庭闱,劬劳寡母恩。

爱缘恐难割,世事多覆翻。

决计从地下,舍生脱笼樊。

衔哀辞故阁,披发叫重阍。

嗟哉古风烈,乃在兹山村。

千秋忠孝愚,此心要可原。

仓猝苟不断,进退皆纷烦。

可死可无死,兹事难共论。

妇人守专一,纲常于以尊。

朝廷有旌典,大义昭乾坤。

(0)

题郭节母清芬录

孔圣昔编诗,柏舟录奇节。

煌煌经籍中,千古挹芬烈。

郭家有节母,抗心追前辙。

老处怀清台,日月照高洁。

回忆齐眉时,如宾同冀缺。

忽伤黄鹄寡,五内暗崩裂。

死易抚孤难,含辛志茹檗。

晨先鸡鸣兴,夜后斗转辍。

纺绩治生劳,堂构望子切。

容易孤成立,阛阓推人杰。

货殖坐起家,发身等阀阅。

衔封几度荣,孙曾满前列。

坊表嵯峨高,妇德资圭臬。

不见汉桓嫠,彤史谁敢亵。

旌典古今同,激扬意岂别。

风气日趋新,大防虞溃决。

斯录意何似,狂澜砥柱设。

(0)

挽工部颜员外泾父母

纶书初赠水曹郎,旌典仍题贞节坊。

家声何止万金直,吉壤俄看双玉藏。

遥望吴山为谁好,忽闻楚些令人伤。

史臣有刻诏千载,寿算宁须论短长。

(0)

吴节妇吟

秦家女,吴家妇。

东风吹折连理树,霜摧树枯凛如故。

吴氏子,秦氏儿。

东风吹长寄生枝,但令枝盛何足悲。

儿能成名孙复显,吴家鼓吹迎旌典

五十馀年影语身,青灯白发不知春。

九泉下见夫君面,犹是当时执手人。

(0)

得梁叠石书连举二子诗以贺之

缄书相寄慰从来,沥酒为君贺一杯。

沧海北南珠并见,白头朝暮笑全开。

同生达适知初瑞,一父瞻由信异才。

节孝古来无不报,九天旌典几时回。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