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明镜的词语解释
明镜的意思
拼音:míng jìng    注音:ㄇㄧㄥˊ ㄐㄧㄥˋ
基本解释

◎ 明镜 míngjìng
(1) [mirror]∶明亮的镜子,比喻完美的典范
谦恭礼节的明镜
(2) [perceive]∶明察;明鉴
今提五个首级首告,望相公老爷明镜。——《古今小说》

英文翻译

1.bright mirror

详细解释

(1).明亮的镜子。《淮南子·俶真训》:“莫窥形於生铁而窥於明镜者,以覩其易也。” 唐 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联句》:“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碧野 《雪路云程·驰往巴仑台》:“水深无波,像一面明镜,映照着四山的倒影和当空飘游的白云。”
(2).用以称颂官吏判案公正,没有冤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寃!”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只望大人高抬明镜,替小妇人做主咱。”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阳勘》:“沧波底,鱼鳖朋,覆盆寃,待明镜。”参见“ 明镜高悬 ”。
(3).喻月亮。 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一:“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明 刘基 《怨王孙》词:“明镜飞上青天,照无眠。” 明 高棅 《赋得罗浮霜月怀二逸人》:“梦回明镜没,寂歷闻幽蛩。”

基本含义
明亮的镜子,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能够客观、真实地展现出本质和真相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正直、公正和明察秋毫的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物品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故事起源
《庄子·外物》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拿着一面明镜去看自己的形象。这面明镜没有任何遮掩或歪曲,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的样貌。这个故事后来引申为成语“明镜”,用来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词语结构
主语 + 如同/好似/如 + 明镜
例句
1. 他的眼睛就像一面明镜,能够看透一个人的内心。2. 这本书是一面明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现实问题。3. 作为一名法官,他的判决总是如同明镜般公正无私。
记忆技巧
将“明镜”与“真实反映”联系起来,可通过想象明亮的镜子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来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明镜”相关的成语,如“明火执仗”、“明察秋毫”等,以扩展对于形容客观、真实的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眼睛就像一面明镜,能够看出我们谁没有做作业。2. 初中生:警察的眼睛就像一面明镜,能够看出谁是真正的罪犯。3. 高中生:历史书是一面明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过去的社会风貌。4. 大学生:科学实验是一面明镜,能够客观地展现出实验结果。5. 成年人:真正的朋友就像一面明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你的优点和缺点。
(0)
诗文中出现“明镜”的诗词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0)

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0)

洗兵马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0)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0)

咏死兔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0)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一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著,明镜催人白发多。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