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明镜 míngjìng
(1) [mirror]∶明亮的镜子,比喻完美的典范
谦恭礼节的明镜
(2) [perceive]∶明察;明鉴
今提五个首级首告,望相公老爷明镜。——《古今小说》
- 英文翻译
1.bright mirror
- 详细解释
(1).明亮的镜子。《淮南子·俶真训》:“莫窥形於生铁而窥於明镜者,以覩其易也。” 唐 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联句》:“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碧野 《雪路云程·驰往巴仑台》:“水深无波,像一面明镜,映照着四山的倒影和当空飘游的白云。”
(2).用以称颂官吏判案公正,没有冤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寃!”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只望大人高抬明镜,替小妇人做主咱。”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阳勘》:“沧波底,鱼鳖朋,覆盆寃,待明镜。”参见“ 明镜高悬 ”。
(3).喻月亮。 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一:“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明 刘基 《怨王孙》词:“明镜飞上青天,照无眠。” 明 高棅 《赋得罗浮霜月怀二逸人》:“梦回明镜没,寂歷闻幽蛩。”
- 基本含义
- 明亮的镜子,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能够客观、真实地展现出本质和真相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正直、公正和明察秋毫的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物品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物》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拿着一面明镜去看自己的形象。这面明镜没有任何遮掩或歪曲,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的样貌。这个故事后来引申为成语“明镜”,用来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 词语结构
- 主语 + 如同/好似/如 + 明镜
- 例句
- 1. 他的眼睛就像一面明镜,能够看透一个人的内心。2. 这本书是一面明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现实问题。3. 作为一名法官,他的判决总是如同明镜般公正无私。
- 记忆技巧
- 将“明镜”与“真实反映”联系起来,可通过想象明亮的镜子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来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明镜”相关的成语,如“明火执仗”、“明察秋毫”等,以扩展对于形容客观、真实的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眼睛就像一面明镜,能够看出我们谁没有做作业。2. 初中生:警察的眼睛就像一面明镜,能够看出谁是真正的罪犯。3. 高中生:历史书是一面明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过去的社会风貌。4. 大学生:科学实验是一面明镜,能够客观地展现出实验结果。5. 成年人:真正的朋友就像一面明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你的优点和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