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登高游览。《韩诗外传》卷三:“夫一仞之墙,民不能踰,百仞之山,童子登游焉,凌迟故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 沔水 又东逕 乐山 北。昔 诸葛亮 好为《梁甫吟》,每所登游,故俗以 乐山 为名。”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登上高山、游历风景名胜。也可比喻文人墨客游历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和启迪。
- 详细解释
- 登游是由“登”和“游”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登”表示登上高山或其他高处,表示攀登、登顶的意思;“游”表示游览、旅行,表示游历、游览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登山游览,泛指人们登上高山或游历名胜。在文学作品中,登游也常常比喻文人墨客到名山大川游历,以寻求灵感和启迪。
- 使用场景
- 1. 当你在描述自己或他人登山游览时,可以使用登游这个成语,以增加表达的凝练和形象。2. 当你在写作中需要描述文人墨客寻求灵感和启迪时,可以使用登游这个成语,以突出文化内涵。
- 故事起源
- 登游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荡》中的一句诗:“广彼泽矣,有顷存焉。有顷存焉,胡不自旦?”意思是“那片湖泊真广阔,有一会儿的时间还在。有一会儿的时间还在,为什么不早点起床呢?”这句诗中的“自旦”就是指早晨早起登山游览的意思。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了泛指登山游览。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他们一大早就起床登游,欣赏美丽的日出。2. 作为文人墨客,他常常登游名山大川,以寻求创作的灵感。
- 记忆技巧
- 将“登游”两个字分开记忆,可以联想到登山和游览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1. 了解中国的名山大川,如黄山、华山、泰山等,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2. 阅读有关文人墨客登山游览的作品,如苏轼的《登飞来峰》、杜甫的《望岳》等。3. 学习其他与旅行、登山相关的成语,如“行万里路”、“高山流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家人一起登游了黄山,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2. 初中生:文学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文人墨客登游的故事,让我对登山有了更深的理解。3. 高中生:我计划毕业后去西藏登游,体验高原的壮丽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