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佞哀的词语解释
佞哀的意思
拼音:nìng āi    注音:ㄋㄧㄥˋ ㄞ
使用场景
佞哀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装作悲伤、但实际上却暗喜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批评那些虚伪、阿谀奉承的人。
例句
1. 他在别人面前装作佞哀的样子,但实际上内心却是暗喜的。2. 那个政客总是带着佞哀的表情,让人看不出他真正的意图。
基本含义
指虚伪而又悲伤的哀痛之情。
基本解释

为了迎合取媚,故意做作的哀痛。《文选·潘岳<西征赋>》:“驱吁嗟而妖临,搜佞哀以拜郎。” 李善 注:“ 邓曄 于 匡 起兵南乡, 莽 愈忧,不知所出。 崔发 曰:‘《周礼》,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 莽 乃率羣臣至南郊,搏心大哭,诸生甚悲哀,及能颂策文,除以为郎也。”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佞哀相关的成语,如“佞幸”、“佞邪”等,以拓展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做错事后,装作佞哀的样子请求老师原谅。2. 小学生:他看到同学们考试不好的成绩时,表现出佞哀的样子,但实际上他心里很高兴。3. 初中生:她为了取悦老师,总是装作佞哀的样子,但同学们都看穿了她的虚伪。4. 高中生:那个政客在演讲时带着佞哀的表情,试图获得选民的同情与支持。5. 大学生:面对失败,他选择了佞哀的态度,但实际上他内心对失败并不感到悲伤。希望这份关于“佞哀”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佞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故事发生在鲁国的昭公时期,有一个叫佞季的人,他是昭公的宠臣,经常以悲痛的样子来哀告昭公。然而,佞季内心却是暗喜的,他只是为了讨好昭公而装作悲伤。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佞哀成语的来源。
记忆技巧
可以将佞哀的发音“níng āi”与“虚伪而又悲伤”的含义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表面上装作悲伤的样子,实际上却心里暗喜的情景,以帮助记忆。
词语结构
形容词+形容词
详细解释
佞哀由“佞”和“哀”两个字组成。佞指的是虚伪、阿谀奉承,哀指的是悲伤、悲哀。佞哀表示的是一种虚伪而又悲伤的哀痛之情,形容人表面装作悲痛的样子,实际上却心里暗喜。
(0)
诗文中出现“佞哀”的诗词

和咏三良

忠臣死社稷,忽若鸿毛遗。

不闻弃发肤,下荐蝼蚁微。

堂堂百夫特,杀身奉恩私。

清血沾便房,游魂依穗帷。

小节亦何有,君德良已亏。

不见蹇叔徒,黄发各有归。

苍然墓木拱,死岂忘塞违。

遗风既墋黩,容悦更相希。

诈泣与佞哀,生作牛山悲。

吾诚爱吾鼎,不愿衣人衣。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