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三有的词语解释
三有的意思
拼音:sān yǒu    注音:ㄙㄢ ㄧㄡˇ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全面发展、多才多艺、品德高尚、地位崇高的形象。可以用来赞美有才华、有品德、有地位的人。
例句
1. 他是一个三有的人,既有才华,又有品德,还有地位。2. 这位领导是一个真正的三有人,他不仅才华出众,品德高尚,而且身份崇高。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具备了才华、品德和身份三个方面的优点或特征。
基本解释

(1).佛教语。谓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佛教认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谓之有。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湛四禪於中道,超三有以上征。”《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以此不尽功德,上报四恩,下资三有。”
(2).指仁慈、节俭、不为天下先这三种美德。 隋 王通 《中说·魏相》:“ 仇璋 谓 薛收 曰:‘子闻三有七无乎?’…… 薛收 曰:‘请闻三有。’ 璋 曰:‘有慈,有俭,有不为天下先。’”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人才华、品德和地位的成语,如“三德俱备”、“才德兼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三有的人,既会画画,又会弹钢琴,还是班级的班长。2. 初中生:她是一个三有的人,不仅成绩优秀,还是学校的篮球队队长,品德也非常好。3. 高中生:他是一个真正的三有人,不仅考上了名牌大学,还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品德也非常高尚。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晋国有个叫做三有的人,他具备了才华、品德和地位三个方面的优点,深受人们的敬重和赞美。因此,人们把他的名字作为一个成语,“三有”,来形容具备多方面优点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三有”的发音与“三个优点”联系起来。同时,可以用例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词语结构
三有
详细解释
成语“三有”是由“三”和“有”两个字组成的。其中,“三”表示数量,意味着多个;“有”表示具备、拥有。这个成语指的是一个人在才华、品德和身份三个方面都具备了优点或特征。
(0)
诗文中出现“三有”的诗词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0)

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0)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七章明般若无诤·其七

君不见般若真源本常净,生死根际自虚微。

即此生死真般若,离斯外觅反相违。

心若分别于生死,诸苦毒难竟相追。

今若事之为功匠,虚妄颠倒不能归。

而此但假空言语,净秽两边俱不依。

无心舍离于生死,涅盘无心亦不追。

涅盘无心即生死,生死无心般若晖。

般若无心明照用,无照无用断言辞。

亦复不欲有诸见,即是法王无上医。

善解于此无心药,三有诸病尽能治。

行路难,路难遣之而复遣。

识此遣性本来空,无心终是摩诃衍。

(0)

劝谕诗三首·其三

修空截三有,精进作医王。

共弘调御法,甘雨注无方。

泽润群生等,慧解悉芬芳。

普会三菩室,齐证真如房。

(0)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

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

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

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

生住无停相,刹那即徂迁。

叹逝此悠稔,交臂乃奢年。

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

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

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

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

棱层叠嶂远,迤逦隥道悬。

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

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

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当道兰?靡,临阶竹便娟。

幽谷响嘤嘤,石濑鸣溅溅。

萝短未中揽,葛嫩不任牵。

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

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慧居超七净,梵住逾八禅。

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

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

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

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

以我初觉意,贻尔后来贤。

(0)

戒童行

劝汝出家须决志,投师学业莫容易。

添香换水结因缘,佛殿僧堂勤扫地。

莫閒游,莫嬉戏,出入分疏说出处。

三朝四宿不见归,妙法何曾闻一偈。

敬师兄,教师弟,莫向空门争意气。

上中下座用谦和,莫贱他人称自贵。

衣食难,岂容易,计功多少须惭愧。

随缘饮啄任精粗,不用千般求细腻。

布素衣,随时乩,知足便超功果位。

才能岂是皂罗衣,有道何须黄锦被。

清信男,清信女,舍却一身饲饿虎。

此因缘,苦中苦,不用再三说酸楚。

心中有罪自心知,自向心中忏悔取。

亲明师,学智慧,别人睡时你慢睡。

出家儿,学妙理,习读夜眠须早起。

三更睡到四更初,归向释迦尊殿里。

挑明灯,换净水,礼拜焚香作福祉。

报答三有及四恩,天龙八部生欢喜。

莫愚痴,莫懈怠,一超直入佛境界。

行亦禅,坐亦禅,了达真如观自在。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