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指五星的躔度。《尚书考灵曜》:“天失日月,遗其珠囊。” 郑玄 注:“珠,谓五星也。遗其囊者,盈缩失度也。” 隋 薛道衡 《老氏碑》:“三浓应铜爵之鸣,五纬叶珠囊之度。”
(2).指五星。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顾景范 著《方舆纪要》成, 孙宇台 谓其书若长河亙天,珠囊照地。”
(3).珠饰之囊。《旧唐书·玄宗纪上》:“上御 花萼楼 ,以千秋节百官献贺,赐四品已上金镜、珠囊、縑綵。”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珠囊含瑞露,金镜抱仙轮。”
(4).即珠蕾。 元 马祖常 《赋王叔能宅芍药》诗:“并蒂当阶盘綬带,金苞向日剖珠囊。”参见“ 珠蕾 ”。
- 基本含义
- 指智慧、才能出众的人。
- 详细解释
- 珠囊,古代用来装珠宝的袋子,象征着珍贵而宝贵的东西。用来形容智慧、才能出众的人,比喻人的才华或智慧像珠宝一样珍贵。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才华的人,特别是在文化、艺术等领域有出众才能的人。
- 故事起源
- 珠囊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其中有一段记载了孟子与荀卿的对话。孟子问荀卿:“吾闻诸夫子:‘士无宝囊,知者藏焉。’夫子何以独藏于君?”荀卿回答说:“君王之囊,非珠玉也;非珠玉,何以藏于君?君王之囊,非珠玉也;非珠玉,何以独藏于君?夫子之宝囊,非珠玉也;非珠玉,何以独藏于夫子?”这段对话中的“宝囊”就是指智慧、才能出众的人,后来演变为成语“珠囊”。
- 词语结构
- 主体部分为“珠囊”,没有其他结构成分。
- 例句
- 1. 他是个真正的珠囊,无论是写作还是绘画,都能轻松驾驭。2. 这位年轻的音乐家堪称是个珠囊,他的演奏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珠囊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装满了珠宝的袋子,象征着智慧和才华。可以通过画一幅图画或者制作一个珠宝袋的模型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智慧、才能相关的成语,如“聪明过人”、“才高八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珠囊,数学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第一。2. 初中生:这个学校有很多珠囊,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3. 高中生:他是个真正的珠囊,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能轻松取得优异成绩。4. 大学生:那位教授是个珠囊,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有很高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