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míng xīn jiàn xìng ㄇㄧㄥˊ ㄒㄧㄣ ㄐㄧㄢˋ ㄒㄧㄥˋ
明心见性(明心見性)
(1).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元史·仁宗纪三》:“ 仁宗 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説 三藏 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訶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嚶嚶的叫声‘救人’。” 清 郑燮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復明心见性之规。”
(2).指率真地表现心性。《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他説了半天,并没有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説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説什么‘为忠为孝’。”
- 基本含义
- 指通过内心的明察和悟性的觉悟,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们对问题、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看透表象,抓住实质。
- 故事起源
- 明心见性这个成语源于佛教,是佛家用语。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和悟性的提升,人们可以超越尘世的迷惑和痛苦,直接认识到真实的本性和真相。
- 词语结构
- 明心见性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明心表示明察内心,见性表示觉悟真相。
- 例句
- 1. 他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觉悟,终于明心见性,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2. 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明心见性,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分解为明心和见性两个部分来记忆。明心表示明察内心,见性表示觉悟真相。可以想象自己通过明察内心,觉悟真相,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从而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的哲学和修行方法,深入探讨明心见性的内涵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通过努力学习,明心见性,知道了勤奋才能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我明心见性,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3. 高中生:在大学选择专业时,我要明心见性,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4. 大学生: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我明心见性,了解到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5. 成年人:在人际关系中,我要明心见性,不被表面的外貌和言辞所迷惑,看清人的真实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