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贮存谷物。《战国策·秦策四》:“无把銚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积粟厉兵,出入耕战。” 宋 范仲淹 《上攻守二策状·议守》:“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廩皆满。”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第二问》:“清句数矣,乏伍犹故也;积粟课矣,空廩犹故也。”
(2).指贮存起来的谷物。《韩非子·十过》:“城郭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史记·李斯列传》:“ 斯 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廡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汉书·霍去病传》:“至 窴颜山 赵信城 ,得 匈奴 积粟食军。”
- 基本含义
- 积存粮食,储备食物。
- 详细解释
- 积粟是由“积”和“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积指积累、储存,粟指谷物中的小米。积粟的基本含义是指储备粮食,积存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 使用场景
- 积粟常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储备食物以备不时之需的行为。也可以用来比喻积累知识、储备力量等。
- 故事起源
-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一则故事,说孔子曾经在鲁国时,因为饥荒,百姓饥寒交迫。孔子看到百姓的困苦,决定自己动手帮助他们。他通过贫困的时候积攒的粮食,分给了百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形容积存粮食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他一直在积粟,为将来的困难做好准备。2. 这个国家的领导层非常重视积粟,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该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个大仓库里,不停地将小米放进仓库中,积攒粮食储备。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了解粮食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爸爸妈妈每次去超市都会积粟,保证我们家有足够的食物。2. 小学生:在大自然中,许多动物在丰收季节会积粟,以备冬天的食物。3. 初中生:学习知识就像积粟一样,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好的成绩。4. 高中生:为了备战高考,我每天都会积粟,努力学习知识。5.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要努力积粟,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