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即心是佛 ”。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諭。’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景德传灯录·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十五·十八重地狱》:“佛氏以即心是佛、妄行为业,皆目前者也。”
- 英文翻译
1.The Buddha is in the heart.
- 基本含义
- 即心即佛,意为心与佛不分离,即心即佛的境界。表示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要将心与佛融为一体,心中有佛,佛在心中。
- 详细解释
- 即心即佛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强调修行者应该将内心与佛法融为一体,实现心与佛的合一。即心即佛的境界意味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要将佛的教诲与教义融入到自己的内心,将佛的智慧和慈悲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只有当修行者能够将心与佛合一,才能真正体验到佛教所追求的解脱和觉悟的境界。
- 使用场景
- 即心即佛一词通常用于佛教讲解、佛学研究、修行指导等场景。同时,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向他人表达自己正在修行中将佛法融入生活的决心和信念。
- 故事起源
- 即心即佛这个成语起源于佛教经典《楞严经》。其中有一段话:“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若众生能即心即佛,则皆成佛。”这句话强调了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潜力,只要能够将心与佛合一,就能实现成佛的境界。
- 词语结构
- 即心即佛的结构是“即心即佛”。其中,“即”表示“就是”,“心”表示内心,思想,意识,“佛”表示佛法,佛教,佛陀。
- 例句
- 1. 修行者要时刻保持“即心即佛”的境界,将佛法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2. 只有当我们能够将心与佛合一,才能真正体验到“即心即佛”的境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即心即佛”与佛教修行的理念联系起来,理解成心与佛的合一,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佛教的修行理念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佛教的教义和经典,了解更多关于即心即佛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能够在学习中即心即佛,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2. 初中生:即心即佛的境界需要长时间的修行和实践,我会努力向这个目标靠近。3. 高中生:即心即佛的理念提醒我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良,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4. 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会用即心即佛的态度来应对,保持自己的坚持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