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发表意见,却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有一点点知识,却自以为是的人。
- 例句
- 1. 他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活动,真是井底鸣蛙。2. 这个人自以为是,却完全是井底鸣蛙。
- 基本含义
- 比喻见识狭窄、见多识浅。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知识和见识相关的成语,比如“蜻蜓点水”、“固步自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当一个井底鸣蛙,我要多读书,多了解世界。2. 初中生:他整天只看小说,对其他的文学作品一无所知,真是井底鸣蛙。3. 高中生: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不了解科技的发展,就会成为一个井底鸣蛙。4. 大学生:他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表意见,却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真是井底鸣蛙。
- 故事起源
- 井底鸣蛙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井底之蛙》。故事中,有一只蛙住在井底,对外界一无所知。有一天,一只大海龟从远方游过,蛙非常自豪地告诉海龟自己是井底之王,而海龟则告诉蛙井底是多么狭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井底之蛙的视野是多么有限,只能看到井口的一点天空,无法了解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只蛙住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的一点天空,无法了解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井底鸣蛙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两个词语组成,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见识狭窄。
- 词语解释
- jǐng dǐ míng wā ㄐㄧㄥˇ ㄉㄧˇ ㄇㄧㄥˊ ㄨㄚ
井底鸣蛙(井底鳴蛙)
犹井蛙。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一折:“一任教纵横奋发,都是些井底鸣蛙。”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