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语出《书·汤诰》:“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殖。”后遂以“賁若”形容草木丰茂。 唐 张九龄 《送幽州王长史赴军序》:“仲月暄矣,阳时賁若;植物之发芳香,行人之感意气。”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章或诗词的辞藻华丽、文辞繁复。
- 详细解释
- 贲若是一个表示辞藻华丽、文辞繁复的成语。贲,指装饰华丽;若,指像。贲若形容文章或诗词的辞藻华丽,用词繁复,形象丰富。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笔好的作品,但有时也带有贬义,表示过分华丽而失去了简洁明了的特点。
- 使用场景
- 贲若一词常用于文学评论、作文评语、文学创作等领域。可以用来形容一篇文章或诗词的辞藻华丽、修辞繁复,也可以用来批评过分华丽而失去了简洁明了的特点。
- 故事起源
- 据史书记载,贲若最早出自《左传·哀公十二年》。当时,鲁国有位名叫贲佗的人,他的辞章华丽、修辞繁复,被誉为“贲若”。后来,人们就用“贲若”来形容辞藻华丽的文章或诗词。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形容词
- 例句
- 1. 这篇文章写得贲若,修辞华丽,但有些地方表达不够清晰。2. 他的诗词贲若,辞藻华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贲若”拆分为“贲”和“若”两个部分记忆,其中,“贲”可以理解为“装饰华丽”,“若”可以理解为“像”。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比如“辞藻华丽”、“文辞繁复”等,以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写得贲若,用词很漂亮。2. 初中生:这篇文章贲若,但有些地方表达不够清晰。3. 高中生:他的诗词贲若,辞藻华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4. 大学生及以上:这部小说的文笔贲若,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的才华和情感。